第35章:秋后算账35(2 / 2)

当时要跳水殉国被钱谦益给按住了。

后来,顺治四年(1647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

顺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处奔走,贿赂众人,才救出了钱谦益。

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

钱谦益听从夫人的话,暗中反清。

柳如是也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

钱谦益死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

一代才女就这样香消玉殒。

洪兴皇帝念在钱谦益后来暗中抗清有功,没有杀他。

当然,也没给他任何官职,毕竟这老头子此刻已经80岁了,这不是来当官的,是来领退休工资的。

历史上,钱谦益活了82岁,他妈的,真能活!

洪兴皇帝没杀他但并不代表不抄他的家。

洪兴此刻正是缺钱的时候,能抄一笔是一笔。

下一位选手刘良佐。

这一家人可真的称得上“满门忠烈”!

刘良佐有个哥哥,叫刘良臣。

不过你可别误会了,这个叫刘良臣的哥们干的事跟他的名字完全不沾边。

他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批投降清朝的人。

早在明崇祯四年(1631年),大凌河之战刘良臣兵败后未守臣节,随祖大寿叛明降清。

当然那时候还不叫清,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史称清朝。

顺治五年(1648年)刘良臣镇压山西回民起义时被杀。

其实,论地位也好,对清朝的贡献也罢,刘良臣在浩如烟海的叛臣里,几乎微乎其微。

那为何乾隆老头子在后来修《贰臣传》的时候,竟然让刘良臣荣登《贰臣传》第一的位置?

可能也是看中他的名字吧!

毕竟把一个“忠臣良将”摆在叛臣首位,那讽刺意味根本就不需要语言描述!

十四年后,清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率军下江南,刘良佐以兵十万来降。

据说南明弘光帝也是被刘良佐俘虏了。

另外两位隆武帝朱聿键和绍武帝朱聿鐭被李成栋干掉了。(注:绍武帝为隆武帝之弟,在位仅40天)

投降清朝之后,刘良佐率数万士兵包围江阴县城,屡攻不利。

最后,整整打了两个月才攻下江阴城。

江阴典史阎应元宁死不降。

他作了一首绝命诗后,英勇就义。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此后,清兵在江阴开始进行大屠杀。

百姓或力战到底,或坦然就义,都以先死为幸。

妇女多贞烈,投河而死,七岁孩童毅然就义,无一人顺从。

从此以后,整个江阴地区的人们都采取了对清廷不合作的态度:不当清朝的官,不应清朝的举。

江阴,一座满城英烈的城市。

行了,啥也不说,刘良佐直接抄家,拖出去砍了!

有人挨打,那自然也就有人受到奖赏。

洪兴命人统计出那些英勇抗清之人,活着的大力嘉奖。

忠贞不屈,英勇就义的朝廷给他们追封,如果还有家属,就给家属发抚恤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