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罪己诏(2 / 2)

他就这样看着一粒小小的火苗,落地后瞬间就窜出漫天火光。

军队开始乱了起来。

冲锋的士兵为了保命,只得扔掉手中的兵器,有的就地打滚,有的解下甲胄灭火。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扔了兵器,脱下甲胄,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仗打不了了,要逃命了。

永历知道,这次完蛋了。

他立即下令撤退,可满清八旗已经“比巴拉,比巴拉”叫着从城门杀出来了。

此刻,局势已经完全失控,明军一败涂地。

永历被影密卫和众将簇拥着,立即南逃。

幸运的是,战败后的第三天,他就在福建与浙江的边界处,遇到了前来救驾的吴三桂等人。

吴三桂和李定国等人在半路捡到狼狈的永历,立即把他迎回福州。

路上众臣都默契地对南京战败之事闭口不谈。

永历回到福州之后,召集众将士做好防御,防止苏克萨哈来犯。

随即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天一夜,谁也不见。

此次战败,对永历打击很大,他需要时间好好闭门思过一下。

众臣也没敢去打扰他。

其实我们很容易就发现,永历这个居庙堂之高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作战经验。

他没有详略得当的战术规划,也没有步步为营的部署,战略还是靠上帝视角。

前几场大仗他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他能窥全貌,能提前预防并解决问题。

能顺利收回东南沿海各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清廷的“迁海令”。

这项命令导致沿海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清廷不得民心,才让他捡了便宜。

但是永历没有意识到这点。

他认为自己是穿越者,有系统的历史储备,有很先进的理念,无所不能,很牛批。

两年多就能收复大半疆土,试问整个上下五千年,有几个能做到?

小人欢喜,必有耳光之灾。

这个大逼斗彻底把永历打醒了。

因为他贪功冒进,胡乱指挥,导致十几万人命,命丧清军大刀之下。

他很痛心,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第二天,永历推开房门,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众臣开会。

在靖南王府大殿上,永历面对眼睛瞪得溜圆的群臣,发布《罪己诏》。

“南京之战,盖军为朕开拓疆宇,奋不顾身,殁于战场,尸不至家,魂无所依。死者不可胜数,生者备历艰辛,此朕之罪也。今诏天下有司,各具名以言,朕当安居存养,使不失所。”

底下群臣不为所动,因为像这样的罪己诏,明朝的大臣表示早已见怪不怪了。

最有名的当属可怜的崇祯,他一个人就发了六份罪己诏。

可这也救不回失控的大明。

但这次永历可不是动动嘴而已。

罪己诏发布之后,他立即下令让六部互相配合,统计出此次出征人员名单,按照官位等级、伤亡情况计算出此次发放抚恤和补助的大致银两。

这个工程量可不小,要花的钱自然也不少。

这里做个估算,十五万人,按照五万人阵亡,十万人受伤来算。

阵亡平均每人发放抚恤金一百两银子,大概需要50,000*100=5,000,000两,也就是五百万两银子。

受伤平均每人发放补助五十两银子,大概需要100,000*50=5,000,000两,同样也是五百万两银子。

一千万两白银,再往上取个五百万的幅度,以备不时之需。

那就是一共需要一千五百万两。

算好账之后,就要开始搞钱了。

不过钱的事永历不担心,毕竟身边还有尚可喜和耿继茂这两个提款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