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吴三桂反清(2 / 2)

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顺治帝因患天花,病逝于养心殿,遗诏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

这两件事情和永历说的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分毫不差。

它们给吴三桂的震撼不亚于崇祯皇帝复活。

他想起那日帐中的谈判,永历帝那成竹在胸的自信,那洞穿一切的眼神,那平淡如水的语气,让他不寒而栗。

这个年轻的皇帝知道顺治会很快死去,知道继位者是一个小朋友,他知道一切!

那他知不知道他吴三桂会反清?

吴三桂细思恐极!

弄明白了这些之后,吴三桂早已汗流浃背,他赶紧为自己的明智选择大大滴点了个赞。

还好赶上了永历这趟末班车,要不然可就惨了。

顺治死后,清廷还颁布了一项让沿海人民流离失所、惨无人道的命令,“迁海令”。

大致内容就是让东南沿海各省人民内迁30-50海里。

“迁海令”下达当日,清军便开始大肆焚烧百姓房屋。

这是根本就没把沿海的人民当人看。

永历十五年,大清平西王吴三桂突然在云南举旗反清!

本该待在缅甸的永历竟然如也从天而降一样出现在了昆明。

他昭告天下抗清将士凝聚一心,共同驱除鞑虏,兴复大明。

吴三桂顺手把孙可望交给了永历,永历看着曾经也想当皇帝的孙可望,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定国会意,马上就把孙可望那颗不听话的脑袋摘下来挂在了城门之上。

吴三桂归降永历,这可要了清廷的老命。

要知道,吴三桂手里有近十万大军,不仅如此,他还是当时清廷里打仗最厉害的汉人。

属于是猛人中的猛人。

有了吴三桂的带头,一时间,天下群豪纷纷起兵响应永历的号召。

特别是沿海的人们,更是义无反顾加入抗清队伍。

他们已经被清廷逼得无家可归,无路可走。

中国古代的老百姓,哪怕只要有一口吃的,他们也会安安顺顺的当自己的贱民。

不逼到绝路,谁会干这种高风险几乎零收益的事情。

一千多年前的陈胜吴广不也是被逼到绝路后才说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这声势浩大的抗清运动,让清廷朝野震动。

康熙此时还只是个八岁的小屁孩,放到现在也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打什么仗啊。

所以,这个无比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顾命四大臣。

他们是索尼、遏必隆、鳌拜和苏克萨哈。

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平叛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就交到了他手中。

可云南离北京实在是太远了,等鳌拜整顿好军马物资再出发,黄花菜都凉了。

吴三桂可不会傻乎乎地等着你来打。

很快,吴三桂的大军就开到了四川,打算和李来亨胜利会师。

来到四川之后吴三桂发现,他和李来亨中间还隔着两个不知好歹的人。

这两个人就是尚可喜和四川总督李国英。

本着“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的古老传统,吴三桂决定找他俩聊聊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