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西城125(1 / 2)

第二天中午,车子到达了松玉山附近,因着第三批人群还在基地等着,部队的人只能在山地附近的高速路口让大家就近下车。第一批人已经到达了接应的位置,并在沿路留下标记,贺云山他们下车后,就按照标记和众人沿着公路一路向前。

松玉山在西部高原与东南部平原的过渡地带,山体高耸地形崎岖,公路蜿蜒向上,以s型延伸至高原地带。

此地的风景已经不是之前的茂林高植,取而代之的是青绿的山体,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分布着成片的低矮树丛。

“这里的气温开始降低了。”宋满此时已经感受不到之前那么强烈的的燥热,迎面吹来的微风都带着些许的凉意。

“再往上走就要穿外套了。”贺云山回道。

天渐渐黑了,前面带队的士兵停住了脚步,他们拿着枪支,警惕地望向远方,草原多出没狼群,必须要小心。

周围的人群得到休息的通知,陆陆续续地停了下来,他们四散在附近,纷纷拿出自己的食物狼吞虎咽地吃着。

陆丰他们也在公路旁的一处空地上坐了下来,宋满接过贺云山递过来的背包,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食物。许是清凉的环境,众人的胃口和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一向沉闷的人群里竟然传来了阵阵的笑声。

燥热已经完全散去,贺云山拍了拍自己的腿,示意宋满躺过来。

一轮硕大的月亮挂在天上,碎银子般的繁星洒在它的身旁,月光星光从无边的夜空中泻下,像一层朦胧的轻纱落到了下面人的身上。

“你看,那颗星星真亮。”宋满指着天上对贺云山说道。

“以后,每天都能看到这么亮的星星。”贺云山并未抬头,他静静地注视着宋满的眼睛,轻声开口道。

“可惜没有流星。”宋满握住贺云山的手笑着说道:“以前电影里,只要主角一起看星星,肯定会有流星划过,然后他们就会许愿。”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旋律悠扬的歌声,宋满顺着歌声望去,是一位母亲正在哄自己的孩子,这样画面,在草原与星空的映衬下格外地祥和……

“贺云山,你会唱歌吗?”

“你想听?”贺云山挑眉问道。

“就是好像从来没听过,有些好奇。”宋满回道:“你唱一首。”

“不唱。”

“你害羞?”宋满笑着问道:“还是不会唱?”

“以后再给你唱。”贺云山揉了揉宋满的头发。

“哎,小川,我给你唱歌,你听不听!”邱淮一听唱歌就来了兴致,立刻凑到徐博川面前问道。

“不听!”徐博川拒绝道,邱淮是个音痴,唱歌跑调,偏偏他自己还听不出来,也不允许别人说难听,从小但凡学会一首歌,指定要拉着徐博川唱上个几十遍。

“那个,邱哥,这里海拔高,你唱歌可能会缺氧!”贺云朗有幸跟着邱淮一同去过歌厅,那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邱淮给了贺云朗一个白眼,清了清嗓子就准备开口:“小川,你听着——”

“出发了!”徐博川一把捂住邱淮的嘴,就听到前面传来了集合的哨声:“走吧,今晚不休息,明天大概就会到基地。”

翻过松玉山,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片茂密的云杉林,再往上便是些低矮的灌木丛,等到又一次见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时,天已经亮透了。

起伏连绵的草原间,一片蔚蓝色的湖泊隐藏于其中,微风吹动湖面,静谧的湖水霎时间波光粼粼。

“这湖里的鱼应该好吃!”陆丰开口道。

至此,再往上,已经没有公路了,众人开始沿着较为平坦的山路前进。

海拔越来越高,气温也越来越低,宋满拿出外套递给了许煜,自己也往身上套了件。

草原逐渐稀疏,众人周围的荒石多了起来,抬头就能看见远方的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圣洁美丽……

数条绵延的山路渐渐汇合,从其他地方迁移来的人群都在顺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周围的声音逐渐嘈杂了起来……

终于,人们在天黑前看到了新基地的轮廓,那是在高原倚山建立起来的城池,黄褐色的城墙耸立在众人面前,门外已经有了许多人排队,穿着军装的士兵正在一一登记。

宋满他们进去时才发现,新基地里的一切都还在建设之中,所有新来的人都被分配到统一建立的住所。

集体宿舍,公共浴室,公共食堂。

四人一间,贺云山他们分到了两个相邻的宿舍。里面有两张上下铺,和两个长方形的桌子,然后是一个小型阳台。

浴室在每层楼的中间,旁边就是公共的洗漱间和厕所。

进入基地时,每个人得到了一张卡,以后所有人的工作报酬将会以点的形式发到卡内,然后人们再通过刷取卡内的数额点来换取物资。初始卡内没有余额,所以,要想长久地活下去必须去找工作。

对于16岁以下的儿童,基地重新开设了学校,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安排课程和劳动。

正如国家气象局所预测的,月球引力数值达到顶峰阶段后就没有再变化,海水在短短几天内就将大部分地区淹没,江海逐渐融为一体。

几乎所有的幸存者都迁到了西部高原,一个个新的基地逐渐的建立完善,人们正在西部试图开辟自己的新家园……

北淮基地和附近的几个大型基地都融入了这个被称之为“西城”的新基地。

关于房间的分配,贺云朗江小南主动拉着许煜陆丰一起,贺云山宋满也就自然和邱淮徐博川一间宿舍。

收拾完东西,已经是午夜了,因着刚来,所以他们并不急着去赚积分,而是打算先熟悉熟悉新基地的情况再说。 在高原地带,才能感受到如今逐渐变化的气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