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向太后参政3(1 / 2)

“皇儿自今日起,便是我大宋之君王,当谨言慎行,不可轻佻浮躁。”向太后看着蹲在身侧略显悲切的赵佶,劝谏道。

赵佶起身道,“尊娘娘旨。”同时双手扶额,行了一礼。

“娘娘,先帝忽弃我等而去,儿对于政事接触不多,惶恐误了我祖宗社稷。为天下黎民计,恳请娘娘垂帘训政。”赵佶眼含悲切,略带哽咽的说。

“皇儿今已成年,于情于理老身都不该插手政事,且老身早已年迈,老眼昏花,皇儿当亲力亲为,况且还有朝堂诸公辅佐,应当不会误事。”向太后面露为难之色。

“娘娘身体康泰,见识广博,不该推辞,儿实在不熟悉政务,还请娘娘给儿学习政务的机会。”赵佶泪眼汪汪,双手扶额,再拜,略带哭腔的回道。没办法啊,赵佶才刚刚登基,朝堂诸公他一个都不认识,不用缓兵之计怎么办?好歹让他过度一下啊。

向太后端详了一会赵佶,见他没有起身的意思,才不情不愿的应承道,“既然皇儿执意如此,那老身便应下便是,皇儿快快起身”。

“多谢娘娘,那儿先去告诉诸公,免得让诸公久等。”赵佶起身,再次拜道。这次明显能听出来他神情放松的语气。

“去吧。”向太后叮嘱了一句。

看着赵佶深深地松了口气,起身后急忙吩咐身旁宦官去召诸臣入殿。向太后思索良久还是轻轻叹了口气。

赵佶只是最合适的,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君王。

另一边朝堂诸公也在商议着用哲宗名义发布的遗诏,并召翰林学士承旨蔡京,进宫起草诏书。此时的蔡京还远远没有几年后那般权倾朝野,大权独揽。

诏书准备完毕,就差让宦官宣读了。

然而,让诸公没有料到的是,赵佶比他们快,先一步召他们入殿议事。

赵佶端坐于御座上,诸臣公礼毕后起身。

“这都是谁和谁啊?我一个都不认识,该给谁说呢?算了,听过古代以左为尊,估摸左手第一位就是最大的官吧。赌了!”赵佶看了眼位于左手第一的大臣,微微侧头,轻声道“我想让太后训政”。

其余几位大臣因为官帽有长且直的幞头,为了注意个人的行为举止,所以都没有听清楚赵佶的话。 “圣上说什么?臣等没有听清楚。”旁边一官员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