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音乐无国界(1 / 2)

毕意南站起身来稍稍活动了一下腿脚,脑海里的思路却并未中断,很快就坐回电脑前,继续编辑他在天涯论坛的第一篇帖子。

【所以,我们想要了解三国历史,只读陈寿的《三国志》是远远不够的,至少需要给予同样重视的还有裴松之给《三国志》做的注释。】

【裴松之是南朝刘宋时期的人,他大量引用了各种资料,其中很多材料写成时间还在陈寿写《三国志》之前,非常有参考价值。】

【还有范晔的《后汉书》也很重要。因为所谓三国时期,实际上很大部分是东汉末年,《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内容也绝大多数在曹操去世之前,那时候皇帝还是汉献帝呢。】

【因此,《后汉书》很多内容和《三国志》是重合的。】

【但是范晔已经和晋朝拉开了足够的距离,陈寿需要遮掩、隐藏的敏感问题,范晔已经可以大胆的写了。】

【然后就是到了宋朝,司马光编写了《资治通鉴》,用编年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把史料融汇贯通,三国历史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叙事。】

【事实上,《三国演义》能成书主要是靠《资治通鉴》,而不是《三国志》。】

考虑到《明朝那些事儿》也会列出长长的参考书目,毕意南觉得有必要把自己讲三国的主要资料来源简单写一下。

这时候的天涯网友,尤其是“煮酒论史”版块的读者,还是很喜欢这种严谨的写作风格的。

【至于《三国志》塑造出来的“正统观”,很快就动摇了。】

【东晋的时候,就有人想以刘备为正统了,因为东晋和蜀汉有相似之处,都是血统上有合法性,但是失去了传统的核心中原地区。】

【北宋的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就已经不把曹魏当正统了,但为了叙述方便,还是用曹魏的年号。】

【到了南宋,政治形势又很像蜀汉,朱熹讲《资治通鉴》就干脆改用蜀汉的年号纪年了。】

【上面说的还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在民间,人们对刘备阵营的喜爱更是很早就远远地超过了曹操。】

【曹操也是一位很有才华、很有魅力的君主,但在一件事情上,他输给刘备太多,那就是屠城。】

【曹操屠过城,孙权也屠城,但是关于刘备屠城的记录,史料中一条都没有。】

【作为一个古代百姓,你们帝王、将军如何斗智斗勇其实都和我没关系,反正你们都视人命如草芥,但是刘备从来不屠城,那我们当然就喜爱他。】

由于魏、蜀、吴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留存下来,在三国互相进行政治攻击的情况下,如果刘备有屠城,是不太可能不被记录下来的。

毕意南也因此选择相信,刘备真的没有屠过城。

【在民间的三国讲述里,刘备阵营早就不知道被抬高到哪里去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三国演义》无论“尊刘”还是“贬曹”,都是非常克制的。】

【所以,想全面地了解三国历史,只读史书是远远不够的,民间流传的平话、杂剧,文人创作的《三国演义》,也都不可或缺。】

【读《三国志》也并不比读三国演义“高级”。】

【同样一件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民间故事是怎么编排的?小说又是怎么加工创造的?只有同时理解了这些,才是真的读懂了三国。】

【接下来我就打算在这个帖子里,综合史书、小说、民间三个角度和大家聊聊三国,不定时更新,敬请关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