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摩崖石刻29(1 / 2)

肖遥等人听了这一句话,顿时觉得祝重土这人身上一股黑暗的气息传将出来,看见他那有些阴险的微笑,众人都觉得胃中一阵翻腾。

鲁大方道:“姓祝的,大家还歹也是同门一场,你可不要做得太绝了。”

祝重土笑道:“这话从何说起?你们要买丹药,人家卖完了,恰好我这里还有一些,看在大家之间有同门之谊,才对你们出手相助,你们不但不领情,反过来还冤我一场,罢了罢了,你们要不要随你们。”说罢,转头朝着那些从汇通商号走出的没有买到小还丹的人兜售去了。

那几人肖遥也认识,都是他们这一批的预录弟子,只见他们问了价格之后,虽然一开始面有难色,但是最后纠结了半晌还是按照祝重土的价格付钱了。

祝重土将手中的金元在手中晃了晃,轻蔑的看了肖遥他们一眼,便得意洋洋的将那十几枚金元放到自己的钱袋中了。

宋雨晴气哼哼的说道:“他这摆明是坐地起价嘛,这人看起来憨厚老实,没想到心地这么龌龊。”

安小蕙有些担忧的说道:“听他这么说,可能我们下个月也买不到了,那接下来的比试怎么办呢?”她可是看见排名靠后的那几个人都向祝重土买了小还丹,心中如何不急。

祝重土看了他们这几个人的状况,故意向安小蕙说道:“安师妹还在考虑?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咯。”

安小蕙往他手中的布袋看去,里面只有五六瓶了,很明显今天祝重土的生意相当“兴旺”。

众人正说这话,又有几人摇着头从商号里走了出来。

祝重土哪能放过这个机会,当即上前问道:“几位师兄,我这还有几瓶小还丹,你们有需要的吗?”

几人闻言,脸上都现出激动的神情,一人忙问道:“还有多少?价格几何?”

祝重土略一沉吟,神色如常的说道:“还有六瓶,一瓶嘛,价两枚金元。”

“好,好,我们全部要了。”说罢将十二枚金元递了过来。

安小蕙见祝重土片刻之间便将小还丹销售一空,此刻就是自己再想买也没有办法了,只得轻轻叹了口气。

肖遥见她眉宇之间愁云密布,出言安慰道:“安师妹不用焦虑,大不了我们下个月早早的来,我就不信他还能一手遮天不成?”

宋雨晴也说道:“是啊小蕙,你别着急,肖遥说得对,肯定会有办法的。”自己想了半晌,点点头说道:“有了,待会我去和我家铺子的掌柜说一声,让他不时派个伙计过来看看,小还丹一到货就买下来,到时候我们直接来拿就行。你们说这方法怎么样?”

鲁大方道:“这法子好,我就不信祝重土能够天天守在这里不成。”

当下众人计议已定,便一齐走到宋记商号,除了肖遥是买两瓶以外,其余几人都买三瓶,按一瓶一金元的价格,都把金元交给了掌柜的暂收。

在宋记商号里喝了几杯茶水解乏,安小蕙问道:“雨晴,怎么你每次来黄州府都不回家去看看呢?”

宋雨晴一边吃着糕点,一边说道:“我爹常年在府县之间奔波,收售各地药材,在家的时间很少,家中只有我几个后娘在家,去也没意思。”

鲁大方又问道:“那你的兄弟姐妹呢?”

“和他们玩不到一块去。”宋雨晴直截了当的答道。

看见众人在这里闲聊,一直沉默着的袁静官说道:“怎么,我们就一直坐在这里聊天?”

鲁大方当即应道:“对啊,我们出去逛逛吧,雨晴,这黄州府有哪些好玩的名胜没有?”

宋雨晴想了想,说道:“说起我们黄州府的名胜,那可是太多了,像喜雨阁,蜀皇台,大青湖,都是极好的去处。”

袁静官神色一动,问宋雨晴道:“听说蜀皇台上有一处剑仙留下的石刻?”

宋雨晴点头道:“是啊,就在城北那里,离这里也不远,上面的石刻每天去观览的人可相当多呢。”

肖遥也有些好奇问道:“什么剑仙的石刻?这剑仙原来是个石匠吗?”

宋雨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看了看他道:“黄州府众口相传,当年剑仙陆九渊在蜀皇台上悟道五十余年,一日清晨,他看着天边升起的朝阳,不知怎么就悟到了剑道真谛,兴奋之余,便挥剑在山崖上刻下六个大字,每个字长宽两三余丈,刻完便御剑而去。自此以后,这石刻便成为我们黄州蜀皇台上最有名的景观了。”

袁静官本就痴迷剑术,此刻说道:“这六个字的拓本我从小就看熟了的,却一直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想来是工匠的手艺粗浅了,没能把剑仙的石刻传神的复制下来。”

肖遥听说剑仙刻了六个字留下来,忙问道:“宋师妹,是哪六个字呢?”

宋雨晴正欲回答,却被袁静官阻止道:“先别急,待会儿我们去了你就知道了。”

肖遥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说道:“那趁现在天色尚早,我们赶快去吧。”

五人便出了宋记商号,径直往城北而去。出了城门,迤逦行了有四五里的距离,但见一片广阔的平原尽头,一座小山突兀的耸立着。此时正是六月尽头,其上树木葱茏,青翠喜人,远远看出山顶上一个平台,其上依着山势修筑着几座宫殿,上面一点一点的黑影,都是游览的人。

众人来到山脚,只见青石修成的台阶曲折向上蜿蜒,不禁都相视一笑,心想这山道给人的感觉和平时修炼的地方也太像了,当即拔步往山顶而去,一路上碧树香花点缀,高处山石之上处处可见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众人一时看之不尽。

宋雨晴介绍道:“蜀皇台是黄州府北最高的一处望台,在台上最远可以看见一百余里外的地方,相传是古时候蜀王的行宫,在几百年前就修筑好了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