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大业初立!27(1 / 2)

汉灵帝去世,何进被杀,十常侍被杀,董卓进京后整个天下的形势就一片混乱。

董卓手握重兵,顺理成章地夺取了政权,成为了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他一上来就把皇帝刘辩给废黜,改让刘协做了皇帝。

而且何进、何苗等人的部曲,全都归顺了董卓,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抢占了先机,先人一步掌控了朝廷。

朝堂之上也就除了袁绍敢当面表示反对外,其他人只能私底下耍耍嘴皮子,朝堂之上唯唯诺诺。

然而,

没有强大的家族基础做支撑,天下各方诸侯虎视眈眈,纵使董卓有篡位之心,也没有篡位的势力,朝中的官员他又不愿意随便杀戮,惹不必要的麻烦。

虽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朝廷无法实质控制地方诸侯。

地方上的官员也是各自为政,将朝廷的军队和资产据为己有。

……

北方局势一片混乱。

刘备夺取江东的消息,也很快传遍各个地方诸侯耳中,其二弟关羽镇守庐江郡,坐守合肥、寿春两处战略要地,最难受的莫过于南阳拥兵自重的袁术。

因为刘备的抢占先机,将对抗北方诸侯势力的战线,直接推到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又有长江天堑最为第二道线。

交战对峙的疆界沿长江上下,自东向西横贯数千里。

由于受到山陵、川泽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要想对江东发起军事行动,基本上是经过几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进行。

其一,中渎水,即古邗沟,从江都北入水道,过精湖、射阳湖等,至末口进入淮河。

其二,濡须水、施水、肥(淝)水,自濡须口逆流而上,过东关、入巢湖,沿施水过合肥,再沿肥水过芍陂、寿春入淮。

但关羽镇守合肥一线,这一带基本上是行不通。

其三,汉水,自沔口溯汉江西进,至竟陵北上,过荆城、鄀县、宜城,抵襄阳。

所以合肥方向的濡须水、施水、肥水航线为刘备今后的北伐道路之首选,今后投入的军队数量与作战规模也是最大。

中渎水道及其经过的湖泊通常较浅,受季节和雨量的影响,时有干涸淤塞,不能保证船队常年通航。

汉水一路船队溯流抵达襄樊后,由于水道折而向西,无法北进中原。

合肥所在的这条水陆通道在南北交通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最重要的干线。

由于巢肥运河的开凿,肥水与濡须水将长江与淮河沟通起来。

江东水师由这条航道入淮,那么沿淮上下具有多条通往北方的水路,东有涡、泗,西有颍、汝等,可供进兵选择。

在水道的通达性方面,这条行军路线显然更为有利,因此,它被当作刘备剑指中原的首选战略方向,其主力北伐也经此途。

合肥的地理位置正好在这条水陆交通干线的要冲,它位于巢肥运河的修建之处,即施水与肥水的连接地段。

就地形而言,合肥西边是大别山脉东端的隆起地带——皖西山地。

主峰天柱山、白马尖等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大别山余脉向东北延伸为江淮丘陵,合肥以东的张八岭一带地势较高,散布着老嘉山、琅邪山、龙王山等岭峰。

江淮丘陵的蜂腰地段就在合肥西面的将军岭附近,水道及沿河的陆路均由此经过。

合肥坐落在这一狭窄通道上,因而成为道路冲要。

合肥不仅是南北水陆干线的冲要,它处在江淮之间的中心地段,四通八达,为数条路途的汇聚之所,属于“锁钥地点”,即交通、军事上的枢纽区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