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太山秋毫两无穷(1 / 2)

彼时彼刻......

道观上,三位始祖矗立在高台。居中元始天尊,为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也。左侧灵宝天尊,为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是也。右侧道德天尊,为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是也。

下面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人坐在首座,两旁是几个中年道叔,后面是一群身着道袍的年轻子弟。

所有人都盘坐在蒲团上,默默冥想,整座大殿安静的连根针落地之声都能清晰的听到。

这可苦了在房梁上偷趴许久,企图干坏事的小道士。

他手上的鱼线钩紧小细微、步步为营的朝三位道祖贡台上摆放的水果逼近。

没一会他就感受到了手上细钩与苹果的紧密接触,轻轻一提,那颗苹果就直冲房梁,顺利砸到了他的手心里。

一个不够,他又慢慢递下去,故技重施,顺利拿到第二个苹果。

看着手里鲜红彤彤、汁水饱满的大苹果,这家伙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

想要偷溜,但转念似乎思虑到了什么,看看下面粒粒分明,颗颗硕大的紫葡萄串,又看看下面应该尚无一人察觉的师爷师叔师兄们,一咬牙,再次把钓钩给放了下去。

“你瞧房梁上。”

“嘿嘿嘿,这小家伙一肚子坏水连贡品都敢偷吃。”

“又何好笑?朽木不可雕也!”

“啧啧,七岁的孩子调皮点,就能擅自妄定其性了?这是不是过分苛刻了?”

“少时偷针,长大偷金。”

“呵,不说合不合天道报应,你就算拿来佛家的因果论讲那也是强凑因果,胡说八道。”

“再说,这小家伙聪慧的悟性不可谓不高,师爷都想收了他做咱们师叔。只是......”

“哈哈,他嫌师爷一把老骨头,还听说师爷一生未娶,以为当了观长就不能娶老婆,直接扭头拒绝了。”

“圣人三千次淘沙才能找到七十二颗金子,师爷跟圣人毕竟有些差距吧,你怎么就敢肯定他不会看走眼呢?”

“诶?你要这么说,可是把小囡这小道姑都连带着内涵了。”

说到这个小囡,反驳的人明显面露忌惮,语气不再那么咄咄逼人,“小囡说到底只是来体验世外生活的,她算小道姑?小捣鼓还差不多,聪明自然是真聪明,但是她要是还被那种误人子弟的师傅教导,未来说不准会画地自牢,误入歧途。”

“切,他们要都不是金子,那你还是金子不成?”

“那也未必不是。”

“狂妄自大!”

下面几人说话的内容由笑弄转变至争论,声音从窃窃私语转变至喋喋不休。

“干什么呢?三清在上,尔等小辈岂敢在下边嘈杂,伸手!”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位师叔就已经悄无声息的站到了他们身后,他紧紧的皱着眉,声音不高,可几个弟子却觉得耳边炸起了一声惊雷,被训斥的人都不可幸免的打个冷战。

而其他静坐的弟子丝毫不为所动,宛如尊尊石人。

“啪。啪。啪。”

“啪!啪!啪!”

两种不同的声音同一时间回荡在大殿。

戒尺轻拿轻放似乎做样子般敲在这几个家伙的手上,却恐怖的泛出深红印记,瞧着几人不敢说话,但止不住的呲牙咧嘴,那其中的疼痛自然不必多说。

房梁上的小子被吓到,一个没拿稳,那串诱人的大紫葡萄就又遗憾的大珠小珠落贡台了。

罚戒的动静没有惊扰到余人,可面前道祖显灵,本能让大家都张开了眼,唯有年迈的老观长除外,他就像不在三界五行之内,依旧老实静坐。

葡萄散了一地,苹果少了两颗,仔细轻点人数,发觉缺一小道,抬头仰视梁柱,见人而非黑耗。

“逆徒!你岂敢?偷东西偷到三清道祖头上,你给我下来,看我不打断你的腿!”一名手持拂尘的中年道士佯装愤怒,指着房梁上爬高爬低的猴崽子咬牙喝骂。

“师傅,您当着道祖和师爷的面,喝骂小子,触犯了五戒的戒恶口,心不静神不宁,此乃嗔魔入体,弟子只求您老人家不要知错就错。”他一副悲痛欲绝之相,就是不清楚是真忧心自己师傅还是心疼那串大葡萄。

这个师叔也是爽快人,当着众多小辈的面直接跪下朝着师爷和道祖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弟子向三清祖上,向师尊认错!”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清道祖和白胡观主还没有发话,房梁上的混蛋小子就提他们原谅了自己的师傅。

“你......”

“三清在上!孽障,以下犯上,口无遮拦,羞辱师道,自持聪明,无人教训你?老道来鞭挞你!还不快快下来!”刚惩戒完窃窃私语的弟子,疾言厉色的师叔又教训起了不着调却被过分放纵的聪明小道士。

“就是如此,凭什么他就能违背道观的规则,尔等不服!”暗下抨击小道士的年轻道徒站起来为其他人鸣不平。

“千万别,我没有。”

“你自己鸣不平就好,我哪有什么意见。”

“是啊是啊。”

“都不敢说?那我就第一个不服!我要和这小子论道。请师爷师叔师兄弟们请教。”

这句话勾起了所有人的兴趣,下面的弟子彼此对视,诸位师叔饶有兴趣的点头,甚至坐在最上面的老观主都张开了双眼,看了看坐在房梁上曾拒绝他的小道士,悠声一句。

“善。”

一言令下,率先发难的却是被攻击指责的小道士,他不过七八岁的样子,面对一群至少也是成年的师兄们丝毫不怯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师兄!苹果鲜红,葡萄硕大,但要总是摆着欣赏,供所有人看着,我认为这是脱离了本身应该存在的美。”

“所以只有喂进你的嘴里才能回归本身的美?任你小子说出花,试问九戒,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贪欲,不粉饰,不奢华,不靡音。你身为道者有多少条认真恪守?”

话很严厉,但进到小道士耳中,丝毫没有吓唬到他,“嘿嘿嘿,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大家是觉得我作为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才会宽容迁就不少,不曾想这位师兄能给予小道莫大的尊重,看得起小子,愿意与之坐而论道。但是,师兄!既然您问了,小子还真想知道,我是犯了几条戒律?引得您瞋目切齿,怒发冲冠!”小道士话里带刺,对他阴阳怪气,明夸暗讽。

“好!你敢问,那师兄也不害怕得罪,正好以正视听,斗胆替观主与师叔管教管教你,也能借此敲打敲打有非分心思或将误入迷途的其他师兄弟。”话一出口,周围弟子不禁暗流涌动,毕竟他这种话......实在嚣张,如果摊开说明白,九戒要是严苛来看,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完全操守,在此的诸位道徒相较远矣,各位道师亦有所差距,甚至就连观主也只能被称为勘勘。所以众人心里不免就得冒昧一句。

即使你有些天资,但替长辈教训人?你凭什么?

即使如此,小道士那张充满稚气的脸依旧是不在意,他也懒得咬文嚼字,去让他几犯众怒,被群起而攻之。

那大抵不够好玩。

“小道愿闻其详,洗耳恭听。”

“你手上的鱼钩从何而来,到何而去,肯定不只是为了钩水果吧,估计它也要被用作本身之美乎?身为道家弟子,不知鱼之乐也罢,岂敢还去打扰鱼之乐。况且那条不幸的生命被拉出水面后,我是万万不去奢求你能把它放回水中,这些算不算是破了不杀生之戒?”

“世间万物,大道气衍,无论贵贱,本质同源。师兄只讲鱼之乐,何不问苹果之乐,葡萄之乐?能够言之凿凿行之灼灼,不过是师兄恰好没有去钓鱼,这般偏袒,说明您是苹果葡萄照吃不误的,那么师弟斗胆请问,生命对于师兄而言有多宽泛?恰如师兄追责,师弟也得返还一句,师兄算不算是破了不杀生之戒?”

“斯认为决然不算,水果从树上摘下,不过几天就会腐烂发臭,其意义未见得高尚,但却能孕育和维持真正的生命。而池水畅游的鱼,难道也会莫名腐烂发臭?”他指向小道士手里的苹果。

“磕巴,咔巴......说的我们道士跟群豺狼秃鹫一般,捡尸体吃吗?”小道士挑眉,享受的咬了几口苹果。“南华真人庄子有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几天也好,几年也罢。生命的长度是无法被计量的,树上成熟的苹果,恰如水中畅游的肥鱼,此刻在这里健谈的我们,在我看来都是生命。既然师兄批判我把鱼儿钓上,师弟为什么就不能驳斥您把苹果摘下呢?”

两人以杀生戒律论道,虽然各自有各自性格上的缺陷,说的道理也未必真的严谨融洽,但二者胜在年龄尚小,一个刚刚成年却桀骜不驯,一个不及黄口却随性大气,两人之辩是其他师兄弟暂且不能相提并论的。

“你觉得他们两个谁更有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