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元旦诗会(1 / 2)

元旦当天,张元早上练完了武道。换了一身崭新的儒衫,揣了十两银子,装了一瓶酒精,便赶向县城杏花酒楼。

杏花楼在阳信县城西区的碧水河旁边

临近中午时分,张元赶到了杏花楼下,老远就看到王贵在向他招手。

俩人一起迈步朝楼上走去。

杏花楼在碧水河边,楼层不高,三层的木质阁楼。

在这冬天来时,只会看到杏花楼旁边一片光秃秃的杏树林。

倘若是阳春三月在此,就可以看到这里的杏花像是一片粉色的云霞,置身其中,犹如梦幻般的香气将你陶醉其中。

杏花楼以杏花酒而出名,便是采自碧水河两岸的杏花、杏仁、杏子共同以秘法入酒所酿。

走到门口,作为文人的第一眼总是会被门口的杏花楼招牌诗词所吸引。

此诗据说是一位前朝大诗人,在此饮酒之后亲手所书,至于其中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在这杏花楼的诸多诗词当中,就以这一篇最为著名。

其实这每年的诗会,说的是由秀才当中的几家富家子弟包场请客。

实际上还有这位杏花楼的老板,也是一位老举人,自掏腰包出了不少钱。

杏花楼是一位老举人所开,做这门文人雅士的生意,堪称是颇有心得。

在这个时代能够脱产读得起书的家庭,必然不会太穷。而能够考上秀才的,家里基本都是小康家庭。

县里的二三百名秀才所拥有的家产,基本上占了全县资产的大头儿,能消费得起高端消费的人,这些人占一半。

他每年联合书院以及几位富家子弟,搞这个元旦诗会,让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读书人也能来这里,施展自己的才华。

另外这里还可欣赏佳人现场歌舞,品美酒佳肴,堪称是县里穷书生的一场节日。

不提门口镌刻的一副对联,更是直击这帮书生才子们的灵魂深处。

上联: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下联:

世间有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王贵在旁边不禁深深叹道:“王举人正是我辈中人,甚知我心啊。!”

张元听的不经嘴角一翘,迈步就进了门。

只见楼内雕梁画栋,装饰典雅,墙壁四周几乎挂满了一幅幅山水画。

有本地的名家所作,也有,外地的珍品山水、山石、竹木、花鸟鱼虫等等。

《竹林七贤图》,七位隐士正在竹林之中弹琴喝酒,放荡不羁的情形栩栩如生。

另有《梁祝化蝶图》,梁祝的故事从二人初相遇,到最终化蝶,一副副画卷惟妙惟肖,令看见之人无不心生遗憾。

诸多秀才书生,正三三两两散在一幅幅字画前品头论足。

酒楼中有一个天井,从酒楼的回廊上还可以看到,天井舞台上此时已有县里的当红清官人正正在弹弦唱曲。

台上的姑娘生的珠圆玉润,此时正听她开口唱到:

“姊妹们害相思,我从来不信。到如今,看看要轮到自身。想着他,念着他,恹恹成病。”

“不茶还不饭,不痒又不疼。同般样的相思夜,我相思还害得很。”

声声清雅哀婉,整个人有一种未亡人楚楚可怜的模样。

听的楼上楼下回廊上的一百多个文人骚客,个个犹如百抓挠心,恨不上前去一把抱在怀中,好好安慰一番。

一曲唱罢,楼上楼下顿时响一阵鼓掌喝彩,姑娘抱着琵琶朝四周行了一礼。

佳人下去喝水润润嗓子,今天的场子气氛巳经热了起来。

张元一路走来,正不断同熟识的秀才打着招呼。

……

“赵公子到……”

一声高呼从门口传来。

只见门口进来一位正值而立之年的公子,他也是身穿一身青衫。

只是他的锦缎青衫丝滑柔顺,绣着朵朵白云,一看便是价值不菲之物。

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家仆,三四个秀才。一进门,楼上立刻就有人高喊:“诸位,今天全场的消费由赵公子买单,大家欢迎一一赵公子!”

旁边王贵捅捅张元:“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是诗会的会长,当今县丞之子。”

张元一听,这叫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

两人无冤无仇,既然有赵公子买单来举办诗会,多少也是占占人家便宜,他自然不会当吝啬之人,也开始鼓掌起来。

既然正主已经压轴出场。今天诗会也就正式开始。

只见酒楼的侍女端来一盘盘的精致的糕点、淡雅芬芳的茶水,大厅之内每张桌子上都给摆上了。

这时,赵公子也站在天井当中方才清倌人唱曲的地方,对着四周的读书人行了一礼。

“诸位同窗能给我赵某这个面子,来这里参加杏花楼诗会,是我赵某的荣耀。我想大家为此也是准备多日,每人面前的桌上,都有茶水和点心,大家随意品尝,若还有其他需求,尽管提出来。”

“每人要是有了诗,待会儿就有人送上笔墨,写好之后,我会和王举人一同带着大家来朗读评诗。”

张元和王贵在同一张桌子上坐下。

张元记起原身以前来过一次,便明白这诗会并不是现场规定内容,让大家作诗。

毕竟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已。

哪有几个能够七步成诗的?

若是诗会现场让大家做诗,现场几十上百人,只怕无一人能够做出一首有品味的诗出来,岂不让众人扫兴。

这诗实际上是在这一年当中,大家平日里所做的好诗。

只要还未流传出去,就可以在诗会上自由发挥,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诗词,在这诗会上扬名。

王贵问道:怎么样?张大才子,你最近又做了什么好诗没有?”

“没有。”

张元是只顾着吃糕点,喝茶水。

酒楼糕点做的还不错,脂油膏,玉带糕,桂花糕,枣泥糕,茯苓糕,他只觉得样样香甜,吃的是停不下来。

王贵见他应付差事,现在不想谈论诗词,便望向了一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