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贾家东府赏梅宴,你怎不将宁国府赔给小爷。(1 / 2)

转眼间,新皇登基,改元靖德。

晨光初照,钟鼓齐鸣。

在乾熙五十二年十月十六日这天,大周宣告着新皇统治的到来。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序列,鱼贯进入金銮殿,恭贺靖德帝登基大典。

京师上下,普天同庆。

宫禁之巅,龙旗飘扬,京师内外,一片欢腾。

新皇登基之际,整个京城沉浸在喜悦与祥和之中。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悬挂着喜庆的大红灯笼和条幅。

商贩们摆出了各式各样的货物,琳琅满目,吸引着众多涌入京都庆贺新帝的庶民眼球。

京城的主干街道,百姓们身着崭新衣装,挤在大街朝着大明宫方向施行跪拜礼。

全城都在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辞虽卡在五品官序列,然而却不是京官,也就没了朝见新天子的机会。

出乎于他意料的是。

靖德帝颁布即位诏书,同时宣布改元,却没有大赦天下。

只是不痛不痒地减免陕西全境,以及宁夏、甘肃、青海、河南、山东、山西等行省,个别诸府县的三年赋税。

诡异之极。

这让陆辞暗自腹诽不已,却也扼腕叹息。

倘或大赦天下,兴许就能把他父亲谋逆一事给赦免了。

那他将来在朝廷晋升时,也就不会被人拿此事攻讦他。

尤让陆辞纳闷不已的是,面板里面,事件改变还是处于完成中……

……

弹指之间,一眨眼又过了三天。

今儿个是宁国府赏梅宴的日期。

天不亮,整条宁荣街变得繁忙起来。

五城兵马司,以及九门巡捕营的官兵一大早来到金城坊。

兵马司的兵丁正在沿街清理积雪。

巡捕营的铺兵则在街面维持治安。

眼下从西城门至金城坊宁荣街,车马不断,渐渐被堵得水泄不通。

这都是贾家在城外的庄户们,往主家运送新鲜果疏,以及牛羊的车马。

如今大周朝,许多勋贵以及王公大臣都在城外,相继占地盘下温汤。

一为闲暇时日度假游玩,二为府上培植果疏换口味。

以其冬天也能吃上一口新鲜的蔬菜。

不过能够在冬天培植青儿的,非富即贵。

辰时正,宁国府除了中门紧闭,其余侧门角门洞开。

门前人来人往,车走车停,好不热闹。

辰时刚过,荣国府西角门。

贾母在珠围翠绕的太太姑娘们相拥下,又在李纨和王熙凤的搀扶下坐进轿舆。

随着鸳鸯一声:“起轿。”

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李纨、林黛玉、薛宝钗以及三春湘云等,方才依次钻进轿中。

不多时。

从西角门内相继抬出十余顶锦绣轿舆,一溜长的嬷嬷婆子丫鬟们,伴随在轿子两旁亦步亦趋。

足足走了好长时辰才彻底不见衫影。

另一边,东府的尤氏带着老娘,两位妹妹,领着儿媳秦氏,在东角门内恭候多时。

秦氏伸手掀开轿帘,尤氏并鸳鸯挽着老太太下了轿。

又是一阵见礼请安。

东西两府女眷,方才一面闲话,一面拥着贾母往后花园丛绿堂过去。

贾母今儿打扮得很是奢华,外罩一件天青立领袄子,里面是件象牙色交领中衣,下身是一条赤金撒花缎面马面裙。

鸳鸯还从尤氏手上取过一支梅花,插在老太太的耳畔上。

这会子桃园戏班尚没过府,众人便在丛绿堂闲话家常。

恰在此时,赖升媳妇进来禀告:

“老太太,珍老爷往兵部和锦绣坊打听三日,均是没能得见陆辞,老爷让我过来请示老太太,接下来,该如何?”

众人听后,都转头望向独坐上首的老太太。

这会子和陆家扯上干系,怕是不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