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全国最早的股票交易柜台78(1 / 2)

清晨的熙康路弥漫着薄雾。</p>

此时才七八点钟,路上已经人来人往。</p>

自行车大军叮铃铃的在马路上穿梭,成为这个时代特有的画卷。</p>

陈枫和秦卫国坐在马路边上一处早餐摊上吃早餐,油条豆浆,还有海城特色的葱油饼。</p>

陈枫一边吃早餐,一边朝着马路对面望过去。</p>

他在看马路对面的熙康路101号。</p>

这个门面房在整条大街都不是很起眼,据说原来还是个理发店。</p>

但是后来工商银行在这里成立了静安证券交易部,于是这间不起眼的门面房,成了这个国家第一个股票交易柜台。</p>

那时候才是1986年。</p>

海城市的人仿佛在金融市场方面有独到的天赋,玩股票也走在全国人民的前面。</p>

海城当地的爷叔也习惯将这个全国第一个股票交易柜台,称为“熙康路101号”。</p>

虽然才七八点钟,但是陈枫看到熙康路101号门口已经站了不少人。</p>

都是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更有甚至六七十岁的,站在门口交头接耳。</p>

这些人分为两种人。</p>

第一种,是在海城玩股票的爷叔们。</p>

爷叔,在沪语里,指代比自己年长或辈分更高的男性长辈,后来也可以泛指一些老一辈的人,诸如老前辈的意思。</p>

这些爷叔,一大早就交头接耳,估计是在讨论今天的股票怎么买卖。</p>

九十年代初,股票刚兴起,没有网络股票论坛,也没有专家上电视评股,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口口交流。</p>

在熙康路101号的门口,聚集的都是这个国家的第一代股票玩家,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讨论股票的行情。</p>

第二种,则是倒卖股票的黄牛。</p>

1987年的时候,全海城只发行了四只股票,因为证券交易所还没成立,买卖只能来熙康路101号柜台,但是很多股票刚发行不久,发行量小,只是有行无市,那么交易只能通过黄牛进行,海城人称之为“打桩模子”。</p>

说是黄牛,其实更类似于中介,收股卖股,成为股民之间的桥梁。</p>

黑市里股票的价格是波动的,今天十块钱一股,明天可能就十二块钱一股。</p>

而熙康路101号柜台主要负责股票交割,交割时候的价格,并不是真实的市场行情。</p>

爷叔们凭着自己的判断,从黄牛的手中买入和卖出股票。</p>

这让陈枫想到了纽交所,现在全世界大名鼎鼎的华尔街,追逐到最早的时候,其实就是一棵梧桐树。</p>

1792年,漂亮国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聚会,约定每日在这梧桐树聚集,他们制定了交易规则还有佣金条款,成为大名鼎鼎纽交所的开端。</p>

华国第一个的股票交易场所,只是在熙康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铺面,却集齐了大量追求利益的金融冒险家。</p>

不得不说,两者有那么一点类似。</p>

陈枫和秦卫国把早餐吃完,坐了一会儿,掏出钱付了账。</p>

现在已经八点半,熙康路101号还没开门,但是门口已经有了不少人。</p>

“你在这里等我,我到对面看看。”</p>

陈枫起身,往马路对面的熙康路101号走去。</p>

“江浙凤凰蛮好的啦,我觉得今天可以买入江浙凤凰。”</p>

“股票肯定买菲乐音响,第一股,有保证。”</p>

“电真空最近行情不错啊,追电真空肯定能赚不少。”</p>

........</p> 一走进,陈枫就听到这些爷叔用沪语交流今天的股票情况,陈枫读大学的时候,宿舍有个海城的同学,耳濡目染,海城的沪语他还是听得懂的。</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