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印刷术(1 / 2)

张大叶和张成闻言一愣,距离上次听到异人之说已经过去了八年。当时异人传授了“造纸术”,给他们家和大树里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再次听到了异人的消息并且又传了新的“印刷术”,让他们惊喜非常。

“印刷术?大变将至,太平黄巾?”张大叶和张成反复咀嚼着这话,想着其中的含义。

“异人说他预测过不了几年这天下就要像曾经秦末时那般群雄逐鹿,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太平道。”张安解释道。

听闻此话,二人浑身一颤,群雄逐鹿这话仿佛有种魔力,让人又惧又怕。当初汉高皇帝刘邦只是一个亭长最终却创立了大汉帝国,如今立国已快四百载。

“那异人可吩咐我等要如何行事?”张成问道。

张安在来的路上已经想清楚了,原本他希望让哥哥代替他去接触太平道,甚至加入其中。但经过刚刚的事情他明白自己太过自私了。

“我也问异人今后我等应该怎么做?异人只说顺其自然,但是这印刷术要设法交给太平道。”

张大叶等人一阵沉默,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天边的晚霞艳丽非常,映照在远处的小河上美轮美奂。

“阿翁,安弟。我不去钟氏了,既然异人让我们把印刷术交给太平道,这个家里面我是最合适的人。”张成主动开口言道。

张大叶几次欲言又止,他想说自己来办这事,但他一辈子都是地里的农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长社县,也没有读过书,实在没有信心可以做好。

张安道:“大兄,此事我刚刚已经想明白了,如果不加入钟氏,那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去处,就算我等进过几年学,想去县里面当个佐吏也需要他人介绍引荐。可加入钟氏反而能增长见闻、增强我们能力,还能结交许多友人,所以我建议大兄加入钟氏。”

张成忙道:“可我如果去了钟氏,那异人先生的交代怎么办?”

张安微微一笑:“大兄不必担心,你去了钟氏那边说不定能够更好的办这件事情。异人先生说过了,今后的几年天下就要大乱了,大兄去了那边最好能去做些实务。

张成闻言大喜:“安弟请你放心,我去了钟氏当留心事物不敢懈怠。”张安暗暗点头,他这位大兄很是不错,有抱负肯努力,性格也不偏激,将来大有可为。

张大叶见他们兄弟俩说好也十分高兴,可随即想起异人的话又忧心忡忡。“我听说之前荆州那边的叛乱,每次发生都会死伤很多人,现在异人先生说天下都要大乱了,那得死多少人啊?”

张安想到后世关于这个时代的记载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数据统计在黄巾起义之前的汉末全国人口大约为5000万-6000万。而经过多年的战乱,瘟疫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等到了蜀国灭亡晋朝统一天下,人口还不到1000万--具体数字是767万,损失近百分九十的人口,实在是骇人听闻。这其中纵然有很多人口并不是真正死亡而是像张安他们一样成为了钟氏的佃户,在政府的资料中没有了,那也从侧面说明当时的土地兼并有多严重,国家只能掌控天下一两成的人口和资源,也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

张成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一家人就这么突然陷入了沉默。过了良久张安说道:“阿翁,大兄。每逢乱世必然礼崩乐坏,秩序不存,只有手中的刀剑才管用。从今往后我要勤练武艺,早作准备。”

张成道:“我去了钟氏后会留心这方面的事情。”接着问道:“安弟,你觉得该怎么把印刷术送给太平道?这印刷术又是何物?”

“大兄你看。”张安找到一块湿软的土地,用力的踩了下去,然后抬起脚,指着地上的脚印对二人说道。

见这二人若有所思,张安接着道:“这就是印刷术,我们先把需要印的文字用木块雕刻好,然后再印到纸张上面即可。”雕版印刷是唐朝出现的,活字印刷是宋朝的毕昇发明的。说到这里张大叶和张成已经恍然大悟,明白了印刷术的原理。

张成大喜:“果然是神术,有了印刷术再加上造纸术,今后很多书籍就不会那么难得了吧。”

张安道:“异人先生说过,现在世家大族之所以一代代的越传越强,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着书籍知识,而如今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他们的优势早晚会消失殆尽。到了那一天我等农人子弟也能凭借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出人头地。”

听了此话,张大叶和张成都是震惊不已,他们都已经认为造纸术和印刷术很是了得,但不曾想到影响居然如此强大,足以改变天下的格局。

张成不安的问道:“阿安,既然这印刷术关系如此重大,如果让那些世家大族知道是我们流传出去的,恐怕将被怨恨牵连,祸根深重。”

张大叶也点头赞同,“小安,此术关系重大,要慎重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