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行军24(1 / 2)

张安笑道:“能受到郭帅的看中是我的荣幸,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郭帅帮助黔首救助庶民的英姿,心中很是钦佩。”

刘辟等人见张安同意见面大喜的上前递上了请帖,然后告辞离去。

张安拿着请帖看到是请他后天在长社县的衙相见。他在心中默默思索着。

如果郭正这一支黄巾愿意接受他的建议那对汉室来说就可就有好戏看了。若汉室花个3-5年都不能平定黄巾之乱,局面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是会提前开放州牧权柄?让地方世家豪族自行招兵扩张吗?

这样话董卓之乱还会发生吗?

而如果这支颍川郡的黄巾他们不呆在颍川又该去哪里呢?整个颍川郡和汝南郡都是平原,实在不适合正面对战。

张安想着这些纷纷扰扰的问题一时陷入了沉思,他此时是如此的想念戏志才和郭嘉。

长社县县衙,张安带着典韦等人赴约而来。

潘璋和张达等人带兵在城外压阵,张安不是怕死的人,但也不愿意给人可乘之机。

“哈哈哈,这位就是安君吗?果然是年轻俊杰啊!”郭正等人在府外迎接张安等人,老远郭正就大声的打起了招呼。

张安见这郭正变化不大,身材魁梧腰带环首刀,声音洪亮气质威严。

“在下张安见过郭帅,仰慕郭帅良久,如今终于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当下几人客套见礼后,进去宴厅落座。

酒过三巡,郭正退下了闲杂人等,开口问道:“安君,你给的书信我看了,我觉得还能有道理,后来还和众将士们一同商议了。如今有些问题还不清楚,所以这次请你来指教一番。”

张安连忙谦让回应。

当下有一人起身问道:“在下何曼,见过安君。敢问安君为何笃定我等必然不敌汉室军兵?”

张安见此幽幽的反问道:“诸位将军难道认为我们现在可以战胜他们吗?诸位之前有过多少军旅经历呢?取得过什么胜利吗?到时候大战之时,这些世家豪强又会帮谁呢?”

面对张安的四问诸多黄巾将领一时陷入了沉默,何曼不服道:“安君,我等率领百万黄巾兵难道还胜不过几万的汉军吗?”

张安回道:“如果是百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士卒自然可以战胜汉军,可如今的百万之军只是一群泥巴还没有洗掉的农民罢了。”

他见众人还是不服,想了想还是直言道:“如果我是汉军,只需要防守一两月,到那时候百万黄巾自然会因为粮草不足自行崩溃,再从后追杀自可收获封侯之功。”

张安此话一出,整个大厅落针可闻。

“哐啷!”何曼的酒杯掉在了地上。他慌忙起身捡起,口中嘟囔道:“如此……如此我等死无葬身之地啊!”

众人看着张安眼光不复之前的随意和审视,现在无比的凝重。

“在下从来没有带过兵都能想到的办法,你们认为久经战阵的皇甫嵩和朱儁会不知道吗?”

郭正见张安三言两语就说的众人哑口无言,只好起身叹道:“安君,我等也知道胜算渺茫,可自大贤良师传道天下,立誓要治太平,改天地!这一直是我们太平道的夙愿,为此我等死不旋踵!”

“如今大贤良师让我等各州郡弟子一起举兵反汉。如今事已至此,我等怎可退却?”

张安见此心中暗暗点头,看来这郭正也是个理智的,他说这话就是想让自己给他个理由说服其他将领,而他也乐意成全此事。

“郭大帅,颍川郡地处汉室心腹,跟洛阳只有200多里路,一马平川实非用兵之地啊。”

“我建议郭帅精简士卒,把多余的物质发放给百姓,然后转战他处,每到一处就铲除那些为恶乡里的大户,扶助百姓。不出几年,黄天将至矣。”

说完他对着众人告辞道:“小子杂事颇多,言尽于此,祝诸君武运昌隆。”说完就带着典韦等人离去。

郭正见此连声挽留,但张安去意已决不曾回头。有黄巾将领请示是否用强,郭正摇头目送张安离去。

张安回到住处就开始准备转移的事情,至于黄巾那边该说的已经说过了,其他的就不是他应该关心的了。

第二日,他们整理好行装,早早饱餐一顿。向着许县出发了,这回他们可是非常的富裕,整个队伍3000多人配备了三千多匹马,还有其他牛车、驴车等一千多辆,因为他们现在的船只难以运输动物马匹,所以张安干脆把些马匹留下来,走陆路带过去。

行军中的一切都在摸索学习中进行,关于队伍的行军,安营扎寨他们除了段石头以外都是头一回。第一日只行进了10来里,一路上全是问题。

比如队伍行进中有士兵想上厕所,怎么让他不掉队,在哪里上,有些士兵随便拉在了地上给后面的队伍造成了影响。

前面的队伍遇到了障碍等问题,后面的队伍也是不知道的,人挤人堆在了一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