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浪之三渡(壹)(1 / 2)

在16-26岁这段时间,父子两人几乎就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度过,父亲对我的评价:“六亲不认”。那时,我认为很贴切。

“小铭,天黑了,把你奶奶照片翻过去”,在厨房炒菜的爷爷吩咐着。

“哦”,双手准备去做动作的时候,脚下突然拌蒜,扭在了旁边,幸亏反应快,手肘撑在地上。

奶奶走了一个多月了,我每天放学回家常做的动作就是把照片翻过去,上学把照片在翻过来。

“没事吧”?爷爷拿着饭铲迅速过来查看摔跤的我。

“没事,我都大小伙子了”。我拍了拍胳膊的灰。

“你奶奶想多看看你,不让你翻”。

坐在小板凳上的我,低着头,手臂搭在了头顶,脑海出现了那个画面,剪纸和玉佛。

继续和爷爷一起生活,姑姑伯伯们都知道,我的那个家已然无我容身之地。正好有个人陪在老爷子身边,也算有个照应。

那时,在我眼中,富裕的子女为何让爷爷奶奶寄人篱下,我理解不了。

我们爷俩曾在六十平米的出租屋里相依为命,那时的“八家子”环境尚算宜人。由于奶奶离世,我们不得不离开奶奶外甥家,那段日子他家养的大黄狗每天对我龇牙咧嘴成了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时光荏苒,1999年的沈阳房价尚显亲民,千元一平的楼房成为我们新家的归宿。我随爷爷迁入新居,小区对面便是繁华的4S店,丰田、雷克萨斯、大众等名车标志时常映入眼帘,让我对车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凑钱买房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那七万左右的房款,让三个守财奴般的子女心疼不已,他们的吝啬与计较在我心中埋下了六亲不认的种子。多年后,这里成了我六门之一所在。每当我再次站在那段时光观看,早已释怀。

“爷爷,我上学去了,您就别出门了,雪厚路滑,不安全”。我每日叮嘱,心中却满是忧虑,因为怕心中微弱的光亮随时会熄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