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9(1 / 2)

余瑾忍不住笑。这位尚书在周博还在世的时候对他百般巴结,没想到先帝走后翻脸翻得这样快。抬头只见周元嘉点点头,说道:“兵部尚书说得有几分道理。你们还有谁要附议的?”

立刻又有三四个人站了出来。周元嘉嘴角微翘,冷笑说:“很好。既然你们觉得牺牲几个人议和保天下很划算,那么朕就不客气了。”

他的语气中杀气凛然,众人禁不住打寒颤。

“来人啊!把这几个人的脑袋砍下来送去给国舅!”

余瑾惊叫:“皇上!”

周元嘉这命令太突然,众臣都懵住了。余瑾上前阻拦,“尚书大人这也是为了不伤害百姓,皇上请三思!”

周元嘉怒道:“这么说你也想议和了?好,朕连你一起砍!”

余瑾:“……”

呆若木鸡的兵部尚书和那几个附议的大臣被大内侍卫拖了出去。周元嘉在众臣震惊的目光中站了起来,问道:“还有谁要议和?!”

“哗”地一声,所有人都吓得齐齐跪下,连连磕头。余瑾要跪下的时候,崔衍忽然一把拉住了他,无声地向他摇摇头。周元嘉走下丹墀,缓缓地从众臣身边走过去。

“朕,今天要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走到最中间的时候,他从袖中掏出了一张叠起的锦帛,一层层地摊开。

“先帝出征前,给朕留了一道手谕。说万一途中有变,便打开来看。你们和朕一道看看吧。”

那锦帛上只写着两行字,却足以令群臣震动。

“国舅有异心,当慎之。崔衍、余瑾可堪大用,宜信之。”

的的确确是周博亲笔所书。

余瑾鼻子一酸。没想到周博竟然想得这样周到。只是他为了提醒周元嘉警惕樊龙腾的这一场折腾,倒是多此一举了。

周元嘉大声道:“先帝料事如神,早就想到国舅会有反叛的一天。”他说着走到崔衍身边,把那张锦帛递给崔衍。“崔相,余侍郎,先帝的话朕不敢不从。自今日起,你们便是朕的左膀右臂,助朕平定叛乱,不得有误。再有胆敢轻言议和者,斩!”

余瑾向周元嘉看去,却见周元嘉也在看自己。

目光镇定,神色从容,青涩的脸上,已隐隐现出一代君王的风范。

他和崔衍同时道:“臣,遵旨。”

周元嘉坐回龙椅上,用冷静的声音道:“如今兵部没了尚书,就由侍郎余瑾补上这个缺,节制天下兵马。守城退敌一事,亦由余瑾负责。崔相,你负责安抚城中百姓,严查探子细作,以防有人和逆贼里应外合。退朝!”

周元嘉令如山倒。退朝之后,众臣便都行动起来,唯恐周元嘉看他们办事懈怠,把他们都当成了议和派。余瑾旋即去了兵部,把将领们都召集起来商议守城事宜。这几年的武选司主事总算没有白当,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对他自然是心怀感激的,个个都争着要带兵出城杀敌。他一挥手:“不忙。咱们先等一等。”

商定退敌的计策之后,他进宫复命。

周元嘉早在那里等他了。听说余瑾求见,一路小跑到门外等他,远远地喊:“余爱卿!” 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