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43(1 / 1)

感受着肚子里的孩子一点一点在自己的身体里成长,莫含章想到自己让着孩子受的委屈,就恨不得给自己一嘴巴,他当年,怎么就那么混账?再跟俞锦妍不和,也不该迁怒了孩子才对。

那也是他的孩子啊。

不得不说,十月怀胎的这个过程,对为人父母的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母亲亲身感受着孩子在身体里的所有成长,所以更能真切体会,孩子是自己申明的延续,更容易付出母爱,而父亲,虽说给予了这个孩子生命,可因为并没有真切接触怀孕的这个过程,只是旁观地看着女人怀胎之苦,所以感触并不深刻,哪怕疼爱孩子,可程度,却往往不及女人来的深。

只有真正亲身体会了这其中的不容易,才会对孩子,更加关注。都说付出的越多,就越在意,怀孕产子,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付出的多了,如何能不在乎?

最少莫含章现在,经过了孕吐嗜睡、身体抽筋等种种不适,体会到了怀孕的不易之后,反而对这个孩子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起来。

“怀孕真的不容易啊。”当年母亲怀自己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吧。莫含章有些失神的想着,自打沈氏上次负气离开莫府去了庄子照顾莫飞景一家,已经过去八天了,这短时间,俞锦妍没给庄子上去过一句话,沈氏也就一直没回来。莫含章有些担心,庄子条件不比京里,也不知道沈氏在那里,有没有吃苦?

现在唯一庆幸的,就是庄子上传来的话说莫飞景一家的情况还算可以,并没有持续恶化,沈氏也没有被染上,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怀孕当然不容易!”赵嬷嬷见他神色间有些黯然,并不很在意,反而有意地说道,“太太这还是头一胎,现在才几个月,这就说不容易了?后头您才知道苦呢。”

“等肚子再大一点,太太身子就觉得越发重了,走路的时候,肚子一坠一坠的往下,双腿略微肿起,走路的时候,□还会有失禁的感觉,晚上睡不好,又不能随便翻身,免得压着了孩子,要是孩子动的厉害了,肚子还得疼,坐着久了,腰背都会不舒服……”莫含章脸色不由得难看起来,他还以为现在的情况已经够不好了,后面还有?

赵嬷嬷尤嫌不足,看着莫含章那惨绿的脸色,说得更加兴头:“等到生产,那才叫遭罪呢,肚子一抽一抽疼起来,羊水也破了,你道就可以生了?早着呢,最少先断断续续痛上一两个时辰,那时候,就得吃点东西存点力气,可不能就瞎喊浪费体力,等到真要生了的时候,那痛苦,就跟有人在刮你的骨头一样,底下是撕裂一样,还得一直用力,有个大东西,要从你身体里钻出去,明明疼得要命,你还得自己推一把,全身四肢百骸,都跟要散架了一样……生的快的还好,几个时辰就完了,生得慢的,一天两天三天,谁也说不准。”赵嬷嬷还叹了口气,“这要能生下来也就罢了,最怕的是搁上难产,万一不当,那就是一尸两命,要不,能说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上转一圈?”

莫含章听着已然是僵硬了身子。赵嬷嬷说得果然详尽,好些事,莫含章以前听都没听过,他只知道女人生孩子有风险,可这种苦楚?以前作为男人,这种事听也就听了,顶多对媳妇更温存一些,可现在要搁自己全体验一遍……

赵嬷嬷却又叹了口气:“生孩子算什么啊?女人谁不生孩子?不生孩子,后半辈子怎么办?”还语重心长地跟莫含章说,“太太您您别嫌我啰嗦,怀孕生子是苦,可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苦是苦一点,可有了孩子,女人后半辈子才算有了依靠呢。男人啊,喜新厌旧是天性,女人,别管以前多漂亮,生了孩子,那就不一样了,再多生几个,再保养,那也回不去十六七的黄花闺女,男人呢,有权有势,要什么年轻漂亮的女人没有?女人人老珠黄了,靠的除了自己的嫁妆,就是儿子!”

“别看大爷现在对您上心,可前头大爷能纳一个秦姨娘回来,后头就能纳李姨娘张姨娘等等女人回来,男人三妻四妾,这种事,禁不住的。太太您只有生下儿子,把孩子培养成才了,等着儿子出头了,那才算是真正稳当了。女到时候,太太才算真真过上好日子了。”赵嬷嬷还给莫含章举了个生动形象的例子,“您瞧瞧老太太,不就是养出了大爷这个上进的儿子,日子才过的这么舒心?想什么就是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府里头的头一份,媳妇儿子,全得看脸色。哪怕您这是下嫁,对府里多有功劳,还怀着身孕,老太太不也是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凭的什么?孝道!”

赵嬷嬷最后做出总结:“怀孕是辛苦,可苦的值!”

莫含章脸都黑了是,什么叫男人没用?照她这么个说法,女人怀孕生了儿子,那丈夫就不用上心了?只用管着儿子就够了?还有,什么沈氏在府头一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他母亲有时候是有些随自己心意,可也没有特意针对谁吧……

脑海里突然浮现起沈氏对他的不喜和那天沈氏对着舒月朝的两巴掌,好吧,或许沈氏有时候做的是过分了些,可她是他和莫飞景的母亲啊,俞锦妍舒月朝这做媳妇的,难道就不该让这点吗?

赵嬷嬷在那里黯然神伤:“这就是做女人的命啊,在家里,也是家里人捧着哄着,可一出嫁,就给低微到泥里去了,对着婆婆,除了忍,就是忍啊!除非日子真过不下去了,要撕破脸,否则,还能怎么样?这女人的命,跟男人的,就是不一样。何就曾见男人受过岳家这般气?岳母一般可都是哄着女婿来的,就指望女儿在人家家里能过得好一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