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玉佩出现了(1 / 1)

原来是家族里要举行祭祀活动了。奶奶的这一通电话是请朱多回来参加活动呢。一想起祭祀活动,朱多脑海中又浮现了父辈们“迎菩萨”的场景。

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屯堡人便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迎菩萨”活动。彼时,各个村寨的屯堡人都举着用木头雕刻的“关圣帝”塑像,游场串坝,以供人瞻仰。在屯堡,几乎每个村寨的大姓家族都设有祠堂、祭庙。而每家的堂屋正壁上均设有神龛,神龛下面又设置有神坛。神龛中,屯堡人供奉的神位显得丰富而又复杂。既有佛教人物,又有坛神赵侯,还有祖先牌位以及有关诸神。

在屯堡,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庙宇。为了表达他们对佛祖的虔诚,有的屯堡妇女竟然跋涉了两百多里的路,从顺安徒步到省城黔灵山的弘福寺烧香叩拜。而且,她们还规定,朝山拜佛的妇女得从不再生孩子时候开始,倘若朝山拜佛后,又再生孩子的话,那么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因为,她们认为,只有身子干净了,才能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佛祖的惠泽才会垂青于你,颠沛的心灵才会得到神灵的慰藉。

屯堡人设立的神坛是一种小型的瓦罐,里面盛着香火和黄色的草子。而祭坛的方式则是采取跳神和跳花两种。据《XX县志》记载:“正月元旦至十五,击鼓以唱神歌,装扮傩神,沿村逐疫,所至之寨,比款以酒食,九月祀五显神,远近咸集,戏舞终日,至暮乃歌。”而今,这样的祭祀活动除了按照上述日子和规矩举行外,还在其它节日里举行。

月光柔和地洒在古老的屯堡上,给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小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朱多已经请好了两天的假,虽然导员各种内涵,但是抵不住奶奶的命令啊。此刻朱多站在家族的祠堂前,等候奶奶的大驾光临。

果不其然,奶奶平常有些迈不开的步子,此刻正大步流星向朱多走来。寒暄了几句,奶奶便向朱多解释此次为什么非他不可的原因,原来朱多已经24岁了,在村里来看,已经是到了成家继承的时候,由于忙于学习,很多该学习的礼仪都耽搁了,这不,趁着朱多父亲最后一年参加这种大型活动的时候,让朱多来见识见识一次,因为朱多的父亲常年干活,风湿严重,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作为人生第一个课堂,给予孩子的应是一生受用的品行。看来,家族的传承真的要落在朱多的肩上了。

第二天便是“迎菩萨”的日子,朱多趁着此刻,果然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要好好养精蓄锐,期待明天跟上队伍成为精神小伙呢。朱多躺在自己熟悉的被子里,在想着常回家看看,是老人的期盼,也是自己的心愿。安心睡个觉吧,顺手抽了一下枕头,咦,这枕套居然是蓝色的,妈妈什么时候喜欢蓝色了?还趁朱多不在家给弄了一出,反正也只是睡两天,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迷糊中,感觉有人进入房间一般,好像还放了些东西,但是自己又看不清。

任朱多怎能都想不到的是,他一醒来整理床铺,枕头底下赫然有一枚淡绿色的玉佩。此刻,他不得不清醒起来,想起那天球场上的纸条,全都对应上了!莫非,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发生?

正当朱多心乱如麻的时候,奶奶又来催促了,希望朱多早些去祠堂等候长者们。火急火燎的,淡绿色的玉佩也跟随朱多来到了祠堂。

祠堂里,早就按字辈站好了几排,朱多本是洪字辈,但是据说和祖先洪武大帝的名字有冲突,于是其他人都改为了“泓”辈,朱多则是嫌难写,就直接省去字辈,但每逢这种大场面的时候,他都知道自己叫朱泓多,很自然地站在堂兄弟的后面,也算是规矩识人的第一道程序。

就像班主任点名一样的,一字排开,所有的人都到齐了。这时族长开始了一大段开场白:

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风箴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传统美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为历史写下生动注脚。此时此刻,子孙后代齐聚,只为感恩先祖,传承家风。您的教诲和传统,将代代相传。愿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家族繁荣昌盛。

现在,大家和我一起进行叩拜先祖,一拜抚今追昔,一瞬浓缩百年;家国记忆,涓滴汇成巨澜。二拜紫荆花开正烂漫,乘借东风上青云。三拜百年沧海桑田,百年高岸深谷。

礼毕,我们跨步门槛,准备出发。所有人都走出了新时代的步伐,这时还在犹豫怎么走的朱多,左顾右盼。他不知道的是,他口袋里的玉佩正在发光,像极了天上皎洁的明月,正如玉盘般散落人间,似乎是来寻找主人的感觉。周围的人都似乎被这光芒惊吓到了,而朱多仿佛一点也没感受到有任何变化。直到他的左脚迈向门槛,他感觉自己的腿就像被钉住了一般,再也不能动弹。他在努力地呼救,可是却没有一个人都听到他说的话,因为他正在被光旋转成一个圈,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他新买的华为手机,以及一副蓝牙耳机,和两百左右的现金。

这部手机还是他做兼职买的呢,听说任正非跟贵州有点关系,当时为了支持国货,支援山区,他一狠心就跟着买了华为手机。也许,到另外的世界,他平常不怎么在乎的这些破玩意儿才是救命的稻草吧!

这时,江南的顺安的云山小镇,整个镇上看似没有什么变化。其实在那位长胡须老者掐指一算当中,是时候了!弹指间,斗转星移;一刹那,转身已然数百年。

朱多到底何去何从,且听下章分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