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战神夫君战死前_分节阅读_第313节(2 / 2)

  “好,注意安全。”

  沈华柔不求他早日回来,只求他平安回来。

  经过两年战事,梁州兵力未减反增,各地冲着梁王的名头投奔而来。

  吃饱饭,按时发响,战死有抚恤。

  只是兵士十数万人的口粮军饷问题都是一大笔的开资,更何况还要应付各种税收。

  夏日酷暑,各地开始建窑,砖窑,碳窑。

  从前最难的徭役是挖运河,如今却是自愿参与也有人争着抢着去。

  只因为有粮吃,有工钱发。

  炎炎夏日,又是冰块上场的时候。

  只挣梁州百姓的银子?自然是不可能。

  趁着这几年挣了银子,赵靖还想将堤坝再修一修。

  各地的砖窑一出窑,价格也比之前更低一些,手里稍微有点余钱的百姓也能将家里的房子修修补补一番,再有些余钱的,推翻了重新盖。

  入了秋,赵赵靖一封折子送到那位御案之上。

  连年征战加地动雪灾,百姓苦不堪言,请求减税。

  梁州本就不是出产之地,百姓困苦也不是一天两天。

  皇帝本是不允,但赵靖接下来又给了他一份折子。

  上头赫然是夏日制冰之法,虽不可食但却能做别的用处。

  想到今年夏天突然在各地冒出来的冰块,皇帝早就眼红那份利益。

  以后,都是他的私库。

  于是皇帝大手一挥,减免部分税收。

  赵靖也早就想通透,与其一味的藏着掖着,被人惦记着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拿出去换更适合他们的东西。

  也算是,换一份暂时安稳。

  往大义上说,也是利国利民的事,他护着梁州百姓的时候,也不是半分都没有想到天下百姓,只是他能做的有限。

  秋后丰收,减税的消息在梁州大肆扩散,这年冬天终于是有粮。

  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一窑窑炭被运到街边铺子售卖。

  所有铺子都挂着梁王府的旗号,价格却是有史以来最低价。

  稍微能挤出些许铜板的人家都能买得起一筐过冬,铺子门口排着长队,都是拿着户籍的百姓。

  终究是有量,只能如此控制。

  好歹,这个冬天不算太难熬。

  又是一年春,整个陵城都有专门的秧苗发放下去种植。

  也有百姓不愿意轻易尝试,怕一年的辛苦白费导致一家人都没有粮吃。

  总有胆子大的迈出第一步带头,王府承诺当年税收再减半。

  春种之后百姓们就看到有衙役拿着尺子在各村各乡丈量山地荒地,两月之后有衙役到各村贴告示。

  允许在范围内开垦荒地,头一年免税,更是出了对应荒地的税收标准。

  消息一出,简直就犹如凉水落进油锅炸开了。

  从前也不是不允许开垦荒地,但那荒地开出来至少是前三年都是亏,之后再成了熟地也不一定能落到他们的手里。

  这一次,是给他们活路了吗?

  紧接着又是一道告示下来,伤残退伍兵再次被征,集中到一起开垦荒地,发粮发响。

  到了地方才发现,不仅是伤残兵,还有年轻力壮的兵,他们半日练兵半日种地。

  而他们这些伤残去了,顶多就是做后勤帮忙,就连断了腿的也能坐着剥豆子,挑选精种,只要做事就有饭吃。

  多少以为只能成为拖累家人的废物,可现在却又给了他们一条能看得见的活路,这条路是王爷给他们的。

第411章 爹的乖儿子

  多少人都看到过梁王抱着还不满周岁的小郡主在田埂上,那是给予他们能活下去的光。

  有光自然也有暗,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只是一个陵城就处死过数十人,有官亦有商。

  赵靖,是有些人眼里的光,也是有些人眼里的恶魔。

  比起遥不可及的赵靖来,能让他们能近身感受到的是赵将军夫人。

  打从孟婧瑶出了月子之后,她又像当初在山庄一样每日都忙得脚不沾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