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抽盲盒,咸鱼女主在六零躺赢_分节阅读_第123节(1 / 2)

清晨五点多,林冬梅就三个还睡得迷迷糊糊的孩子叫了起来。

“赶紧洗漱,然后我们就要准备上车了。”林冬梅提醒道。

“啊!这么早啊?”周冬宁惊讶地说道,“我还以为要八、九点才上火车呢?”

“你们想不想早点见到爸爸呢?”林冬梅问道,“如果想的话,那就只能早点出发。”

有了和爸爸见面这个动力,三个孩子还是飞快地洗漱完了。林冬梅检查了下自己的行李和口袋,然后就带着三个孩子前往候车厅检票。因为有孙平的帮忙,他们买到了四张软卧票。软卧乘客是单独的候车厅,类似后世的贵宾候车厅。不过此时没有后世那么多花哨的服务项目,只是人少点,座位舒服点,然后比普通候车厅能提前大约10分钟上车而已。

大概是因为起得有点早,三个孩子现在又开始呵欠连天起来。因为没有精神,所以他们也没有闹腾,而是乖乖地坐在座位上。林冬梅见他们安静地坐在那儿,于是就掏出一本书看了起来。这些书大部分是风波时期在回收站里收集下来的,也算是非常少见的。虽然不敢和国家级或省级图书馆比肩,但是林冬梅敢说现在的地区级或县市级图书馆里的文学类书籍丰富程度还不及自己。

就在林冬梅看累了书正抬眼看远方的时候,余光忽然瞥到昨天那个男青年也在不远处那候车。和自己刚刚一样,他正坐在安静地看书。不过林冬梅也没有好奇,软卧候车区又不是全部进京的,还有去其他地方的呢。

此时广播里开始播报林冬梅要搭乘的那趟火车已经开始检票,所以林冬梅赶忙将三个已经快睡着的三个孩子唤醒,然后带着他们跟着工作人员开始进站。

软卧车票此时不仅昂贵,而且还需要一定级别才能购买,所以能买到的人很少。林冬梅大概看了下,自己这批上车的人不足10个人,这还要算上自己这4个人呢。不过就在林冬梅打量的时候,男青年刚好就在她身后。

男青年此时也看到了林冬梅,于是微笑着点点头就算是打了招呼。

因为林冬梅手里有四张软卧票,所以刚好就报下了一个软卧间。进去之后,两个男孩子就飞快脱了鞋爬到上铺去了。林冬梅摇摇头就和周冬宁选择了下铺。

“你们要是累了就睡会。中午要吃饭的时候我再叫你们。”林冬梅说道。

三个孩子自然答应了下来,就在林冬梅放置行李的时候,他们仨就呼呼大睡起来。

为了不打搅他们,林冬梅干脆拿着书到了走廊上。软卧的走廊上是有折叠座椅的,林冬梅拉开一张就坐了下来,然后很快就沉浸到书籍里去了。

看了大约一个小时的书,林冬梅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吗,然后一边眺望远方一边做着拉升运动。等身体的僵硬都退下去之后,林冬梅发现男青年正看着自己。

“你好,请问有什么事情么?”林冬梅主动问道。

“不好意思,在上趟车上我听说您是去京大报道的?”男青年问道。

林冬梅点点头,“是啊,我这次上京一方面是去念书,另一方面是和爱人团聚。”

“哦?那真的要恭喜你了。”男青年笑着说道,“我刚好也是这次高考被京大录取的。我念的是文学系,不知道你是?”

“那有点巧,我也是文学系。”林冬梅虽然也是微笑着回答,但带着疏离感。“不过你现在就上京报道是不是有点太早了?难道你还要去探亲?”

“我是从京城出来下乡的。”男青年说到这里有些苦涩,但是表情只是一闪而过。“你也知道,出来这么多年了,家里也不方便再回去。所以趁着这个时候回来打个招呼,然后看看有没有地方能凑合住一下。”

林冬梅没有追问下去,但大概也猜到了一二。估计这个男青年在家里并不得宠,让他下乡之后家里就没想过他能再回来。于是现在能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是无家可归的人了。既然自己没办法帮忙,林冬梅就干脆不去问这个问题。

寒暄了几句之后,林冬梅看了看手表,此时是要吃饭的时间了。林冬梅于是客气地和男青年道别,然后去餐车买饭。和后世上售卖的火车便当相比,现在火车餐车上的美食标准那可是星级酒店级别的。重要的是,餐车的伙食是不要粮票什么的,只要有钱就可以了。

和其他人追着大鱼大肉买不同,林冬梅只买了一份家常小炒肉、一份西红柿炒蛋和一份酸辣土豆丝,最后还点了一份榨菜肉沫汤。旅途中不适合过于油腻的菜色,同时酸辣口比较适合开胃。最后林冬梅又要了五份饭,因为两个男孩子现在胃口开始大了起来,起码要一份半的饭才够。好在两个男孩平时也热衷运动,林冬梅倒是不担心他们变成小胖子。

在卧铺间热热闹闹吃完中餐后,三个孩子顿时像充满电的兔子开始满地蹦跶。好在他们也晓得这里不是家里,闹也有些限度。只不过为了回答三个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林冬梅就再也没有机会看书了。面对孩子们越来越刁钻的问题,林冬梅忽然在想,《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现在出版了么?如果出版了,一定要给孩子们买一套。

虽然第一次坐长途火车很新奇,但是兴奋的心情维系了一个小时后就没有了。不仅林冬梅疲倦了,三个孩子也厌烦了。于是林冬梅就看着窗外的风景发呆,而三个孩子则坐在冬宁的床铺上悄悄摸摸地说起小话来。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旅途,火车终于在晚饭后大约一个小时就抵达了京城站。此时的京城站还是灯火通明,而出站的人则是人山人海。三个孩子虽然有些吃惊,但还是乖乖地手牵手跟在林冬梅身后。

出了站,林冬梅就看到周晓带着周晨举着牌子在不远处等着自己。而周晓也一眼发现了林冬梅,赶紧过来帮忙接孩子。

“嫂子,一路辛苦了!”周晨笑着说道,“走,上车!”

见林冬梅有些疑惑,周晓解释道:“老爷子托关系给他找了个后勤科的工作。他学车的速度还可以,所以现在是后勤科运输队的大车司机了。”

林冬梅点点头,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大车司机还是个非常吃香的职位。当然跑长途就要辛苦点,而且再过几年也会有车匪路霸。不过这些事情到时候再说吧。

第415章 收拾新家日常

周晨将周晓和林冬梅连同三个孩子都送到小院后就非常识颜色地走了,而林冬梅则趁着黄色的路灯打量着这个小院。此时的京城二环还没有后世那么繁华,但是基础建设还是要比一般的城市好很多。最起码像这种有些老旧的胡同里都有了路灯,不会担心走夜路。

标准的四合院都是坐南朝北,而且大门通常也不会开在正南的位置,而是在正南稍微往东,大致是东南位置上。周晓妈妈留下的这套四合院自然也是如此朝向,外面的墙壁是非常难得的青砖。虽然瓦片在昏黄的路灯下看不真切,但应该是黑瓦。

周晓掏钥匙打开了大门,三个孩子径直就冲了进去。大门不仅有传统的门闩,而且还有现代的铁制插销锁。周晓在右手侧的墙壁上按了下,走廊和院子里的灯都亮了起来。林冬梅不确定此时有没有做景观灯的设计师,但是院子和走廊的灯光的确布置得非常漂亮。

作为家里的女主人,林冬梅将院子里的房间巡视了一遍。传统四合院里用来充当门房的房间被改造成了仓库,此时这里存放的是煤球和冬储菜。

现在还没有后世的“菜篮子工程”,所以哪怕是京城在冬天也只有白菜、萝卜这些蔬菜供应。还别嫌弃,如果没有及时买到足够的冬储菜,那你就真的是一点蔬菜都见不到了。不过劳动人民还是有自己本事的,白菜、萝卜可以加工成各种坛子菜,算是增添了菜色。而且大妈大婶们还会自己在房间里发点豆芽、韭菜啥的,也可以换换口味。

和门房一排的其他倒座房被改造成了厨房、自行车房、库房及客用卫生间等等。

因为这是一进的小型四合院,因此自然就没有垂花门这样的二门,当然也不会有抄手游廊、耳房等等建筑。同时正房和厢房的面积也比那种二、三进的四合院要小许多。不过对于周晓和林冬梅这一家五口倒是绰绰有余。

中间的院子不算很大,正房出来被葡萄架遮了半边,葡萄架下则有桌椅一套等等。另半边则是被一条水泥路隔成了两个花坛,不过花坛里还没有种植什么花草。沿着房子墙角也有一圈花圃,花圃里也是什么都没种植。

“你看我们这里种些什么比较好?”周晓问道,“到时候我们可以去植物研究院那边去问问。他们那边有一些花草是对外出售的,我们可以买一些回来。”

“那就月季和牡丹吧。”林冬梅说道。“家里的阳台上可以放一些风信子和鹤望兰,还可以在家里布置一点绿萝和吊兰。京城的颜色实在是太单调了,增加点绿色也好。”

“没问题,我听你的。”周晓点点头就同意了下来。“孩子们的房间我分配好了,你看看觉得如何。老大和老二住东厢房,那边还有他们俩的盥洗室。老三就住西厢房,那边还有两间客房。原本院子里是没有耳房的,但是我怕冬宁晚上不方便就加盖了一个盥洗室当做是耳房。最后为了平衡,东厢房也填了个耳房,权当是给孩子们的学习房好了。”

“你还加盖了耳房?”林冬梅有些惊讶。

因为加盖的两个耳房都在北侧,林冬梅暂时没有走到那边,所以被东西厢房遮住了视线。

“你不是说房子大了,住着才舒服么?”周晓说道。

听到周晓这么说,林冬梅随便走到东厢房。果然,这房间放在后世那都算是豪宅的面积配置了。因为进了房间,林冬梅发现房间里的家具有点古色古香。

“这些家具是以前留下来的?还是你找人仿古的?”林冬梅有些好奇地问道。

“以前留下来的,大部分是酸枝木和花梨木,不过我们房间里的那张床倒是紫檀木的。”周晓笑着说道,“只不过这些家具都是民国时期打制的,算不上什么古董。”

林冬梅顿时一个白眼翻了起来,这些民国家具虽然不算古董,但放到后世那也是能卖出超高价格的。不过林冬梅也就是想想而已,这些家具连同这个院子那是要传承下去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