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抽盲盒,咸鱼女主在六零躺赢_分节阅读_第82节(1 / 2)

其实赵场长的大部分私人物品已经搬走了,今天不过是走过场带走自己的文具以显示自己从养殖场退休了。在这里旁观的工会干事送上了“退休光荣”的荣誉证书,而林冬梅也代表养殖场送上了一张感谢状。

因为有赵场长的退休仪式,所以林冬梅回家的时间就晚了不少,但周晓已经做好饭菜并在家里等着她回来。

“你现在还没吃饭啊?”回到家的林冬梅看着周晓正在沙发上看着报纸,有些惊讶地说道,“我不是中午就和你说了么?让你晚饭自己吃就行了。”

“你还没回来,我一个人吃饭觉得有些不适应。”周晓放下报纸,走到林冬梅面前说道,“饭菜都在节能灶的保温匣里,应该都还热腾腾的。”

随着冬天的到来,周晓和林冬梅从红旗煤矿的多种经营公司买来了节能灶。节能灶放在沙发中间,坐在沙发上再盖个小被子就能暖洋洋的。灶的上面就是桌面,吃饭喝茶都可以。而在桌面下面有个空间,这里因为是封闭且直接和炉头接触,所以温度颇高。做好的饭菜放到这里,只要炉火不熄就能持续保温下去。

周晓掀开铁制的桌板,然后将保温匣里的菜陆续取出放到一边,然后放下桌板开始吃饭。

“哦,对了,有件事要告诉你。”吃饭的时候,周晓忽然说道。“咱们这排院子里有两户人家搬走了,不过很快就应该有人搬进来了。”

“哦?出啥事情了么?”林冬梅有些好奇地问道。

此时大家基本都是在一个单位做到退休,特别是那些已经结婚并分了房子的职工就更加不会离开原单位了。

“有一家是想就近照顾父母,所以申请了好几年,今年才批准的。”周晓解释道,“还有一家是丈夫升职并从我们这里调走了。”

“那都是好事啊。”林冬梅点点头,“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呢。”

周晓知道林冬梅的话外之意是什么,虽然红旗站现在还没有被波及,但是报纸上的报道却让两人感受到外面已经是风高浪急。

“听说前进大队那边又下来了知青?”周晓将话题岔开,毕竟谁晓得墙后有没有耳朵。

“是的,我听牛大队长说了。”林冬梅倒是晓得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年都有好几批知青要下来。“他正为知青的口粮和住宿犯愁呢。”

虽然江南省是鱼米之乡,红旗公社下辖的几个大队都算的是年年丰收,但就算这样也经不住每年多出十几张乃至几十张吃饭的嘴来。虽然知青办那边有补助,但是压根不够知青的口粮。现在各大队都是按人口分七成的粮,再按工分分三成粮。这就意味着知青啥都不干就能分走不少口粮,这让大队的其他队员如何看?牛奋强现在为了平衡这个矛盾都快将头发急白了。

第293章 绝世好人

没过几日,一户人家就热热闹闹地搬到了贾家隔壁的院子。

因为搬家的日子刚好是元旦假期,所以林冬梅也见识了这户人家的搬家盛况。虽然这批院子都是大两房一厅一厨一卫的配置,部分家庭稍微隔断下甚至能改造成四房一厅的户型。但即便如此,林冬梅看到对方一家九口人搬进来还是吃了一惊。

“这是货运处的老刘,跟着他一起搬来的有他的老婆、四个孩子以及老娘和弟弟、妹妹。”曹嫂子跟林冬梅解惑道。

“什么?他弟弟和妹妹也搬过来一起住?”林冬梅有些瞠目结舌,“他家搬过来之前住在哪里?”

“老家属区那边。”曹嫂子说道,“就是单身宿舍后面那两排楼房,他们在那住了快十年了。”

“那边的房子更小吧?”林冬梅想了想,依稀记得那边算是后世那种两室一厅的小户型,居住面积大概就60平米多一点。

“所以才说人家老刘是好人啊!”曹嫂子话里似乎带着一丝讥讽,“对了,小林,老刘的老娘可比你家隔壁的张老太太更奇葩!”

“那可是有好戏看了。”林冬梅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小小一排院子就集中了两个奇葩老太太,不知道谁更胜一筹呢?

“希望别搅了我们的清净。”曹嫂子叹了口气,“当初分到这边就是图个安静,没想到最后居然落空了。”

林冬梅忽然想起,刘家隔壁就是曹嫂子家,所以她面露同情。

曹嫂子看到林冬梅的眼神,笑着拍了下林冬梅的手,然后两人就说起了其他闲话。

午饭时候,林冬梅和曹嫂子就各回各家。林冬梅在做菜的时候谈到了刘家,也说到了老刘那个“绝世好人”的评价。

“老刘啊?他还真的是个‘绝世好人’。”周晓也有些感慨地说道。

“这老刘到底怎么了?我听曹嫂子的话似乎有弦外之意,但我又不好意思追问。”林冬梅说道。

“你知道不?老刘一家除了他本人之外,其他都不是城镇户口。”周晓淡淡地说道。

“啊?那岂不是和我们隔壁一样?不对!老刘家还多他弟弟和妹妹。”林冬梅惊讶道,“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家的粮食够么?”

“所以老刘才争取各种加班,然后每个月都会将粮食换成最差的那种粗粮,甚至还要靠红薯来接济。”周晓说道。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红薯算是相当受欢迎的零食,而且它也的确可以作为粮食。但问题在于红薯吃多了会“烧心”,而且还会促进肠胃蠕动并排出大量气体。因此只要不是饥荒,大部分人宁可将细粮兑换成玉米、高梁等粗粮也尽量不选红薯。

“我看他弟弟和妹妹都是二十好几的人了,难不成还没找工作?实在不行,送回农村也可以啊。当哥哥的将弟弟妹妹养大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林冬梅不解地问道。“毕竟在农村的话,他们按人头就能分粮食,然后再赚点工分就好了。”

“你以为人家不知道?人家当初就说了,他不舍得全家只有他一个来吃供应粮,所以他要带着全家一起来。”周晓说道。

林冬梅顿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她无法说老刘是一个“坏人”,可也无法承认他是个“好人”。按照林冬梅的价值观,帮助别人是值得提倡的,但前提是要保证自己生活的情况下。现在老刘一家吃着红薯,几个孩子明显营养不良,然后这样还要将全家绑在一起。林冬梅觉得这不是在“做好事”,而是“共沉沦”。

“好吧,就算如此,他弟弟妹妹难道没手没脚?不说你们站里有临时工,我们矿里也有临时工。只要肯卖力气,总归能让家里生活好一点吧?”

周晓耸耸肩,“老刘说他的弟弟妹妹只能做办公室吃供应粮,所以完全不许他们出去做啥临时工。”

林冬梅再次被哽住,然后只好默默地做起饭菜来。

现在林冬梅和周晓的午餐都是控制在一荤一素一汤的标准,荤菜也不是什么大荤,基本是以鸡蛋和鱼肉为主;而汤也基本是素汤。毕竟两人也知道站内有几个红眼病因为他们的饭菜而写过几次匿名信了。为了不给自己招惹麻烦,两人也没有刚刚结婚时那么大手大脚了。

林冬梅刚刚给周晓舀了一碗萝卜大骨汤就听到院子外有人敲门,林冬梅好奇地站起身。

“谁啊?”林冬梅走到院门,透过院门的栅栏就看到刘老太太带着四个小萝卜头站在自家门口。“刘大妈,你这是有什么事么?”

“你家做了好吃的,我带着孩子们到你家吃点饭。”刘老太太笑着说道,“快打开门,孩子们都饿了。”

林冬梅一愣,随后笑着说道:“刘大妈,咱们无亲无故的,你来我家吃饭是怎么回事?而且我家的饭菜都是定量的,没有准备第三人的份量。”

“那有什么?赶紧煮就是了。”刘老太太仿佛不在意地说道,“都说你家伙食最好,我倒要吃吃看。”

林冬梅也不知道这个刘老太太是不是在装傻,但是她已经收起了笑容。

“刘大妈,前面说了,我们非亲非故,你来我家吃饭算个什么意思?”林冬梅语气也变得生硬起来。

“咋了?你家这么有钱,我来你家吃点又有什么不对的?”刘老太太一跺脚,四个小孩顿时在林冬梅的院门前嚎哭起来。

“看看,孩子们都饿哭了,你怎么忍心?”刘老太太一边抹泪一边痛心疾首地责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