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杰卡布的精神治疗方法介绍89(1 / 2)

杰卡布在情绪强烈的刺激性作用下,难以承受,而出现了严重的呆若木鸡的呆滞状态,在精神病学的概念里,这是叫做木僵或亚木僵状态。在住院期间,进行了系统治疗,得到较好的改善而出院。这里就其中的概念和治疗做一个介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治。

所注释内容引用自网络百度查找。如有版权的影响,非常抱歉。

注释如下:

1、木僵(亚木僵)状态

木僵状态是指在没有发生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即意识没有受损),但出现的言语、动作和行为的显着抑制。严重时全身肌肉紧张,随意运动几乎完全消失,呆坐、果立或卧床不动,面无表情,不吃不喝,对体内外刺激没有反应,在木僵状态,由于吞咽反射的抑制,大量唾液积存在口腔内,侧头时顺着口角外流而口涎外溢,不自动解大小便,但是意识清楚。称之为木僵状态。轻者言语、动作明显减少,而且缓慢迟钝,可以称之为亚木僵状态;

木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称之为紧张性木僵(catatonic stupor)。除紧张性木僵外,临床上还可见到抑郁症的抑郁性木僵,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心因性木僵,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器质性木僵,这四种情况虽然都表现为木僵状态,但病因、治疗、预后各不相同,应该重视加以鉴别。

典型木僵状态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可以表现为蜡烛样屈曲或空气枕头;如果患者的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明显减少,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消失的地步,则称为亚木僵状态。较轻的亚木僵状态见于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和脑器质性精神病。

对于亚木僵迟钝状态的抑郁症,尤其是老年抑郁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抗焦虑抑郁药物及基础性支持治疗如改善睡眠和食欲等非常重要。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等。近年来,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抗抑郁药大量产生,在西方国家,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当然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例如认知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大量研究证实,单独心理治疗或单独药物治疗,都不如同时使用两者的治疗效果好。同时,抑郁症患者应当调整自己生活节奏,放松自己,好好休息。随着医学的发展,抑郁症已经是一种较好得到缓解的疾病。而非中国古代的那个词汇,抑郁而终。就是在遭受人生低谷时期,吃不下,睡不着,拉不出,生命之火慢慢耗竭而亡。

而杰卡布所出现的是强烈的噩耗,导致的心因性木僵。

心因性木僵是精神运动性抑制的一种,往往比紧张性木胶要轻微些,多表现为亚木僵状态。由突然而严重的精神刺激引起的木僵。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身体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者可以伴有蜡样屈曲,;口腔装满唾液不吞;大小便潴留不解;对刺激缺乏反应。但较为少见。这类情形往往一般维持时间很短,随精神刺激的消失而缓解,事后患者对木僵时期的情况多数是不能完全回忆。

这种心因性木僵,又称之为“心因性瘫痪”。是心身障碍的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出现的肢体不能活动的现象。包括单瘫、偏瘫、截瘫和四肢瘫痪,其中截瘫最常见,但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器质性基础。这种瘫痪也可见于癔症患者,约占癔症症状的6.9%。瘫痪程度可轻可重,变化多端;瘫痪表现受暗示影响.甚至发生戏剧性的变化。采用精神疗法,尤其是暗示疗法,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2、急性应激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杰卡布受到萧老师噩耗,而被触发的精神性亚木僵状态,就是这心因性障碍中的急性应激障碍的特征性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 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这种损害的后果非常严重,是很容易导致自杀的后果的。

据报道,很多战争后遗症,战士退伍后,还是受到战争血腥场面的困扰,时常噩梦,情绪低落,暴躁恐惧,而不得不选择自我毁灭。尤其是二战之后的退伍士兵的心理问题,促发这个创伤后应急障碍诊治的深入研究。

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下,有些人会采取自杀的行为以解除难以接受的痛苦。可能还会伴有躯体不适,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消化道不适、头晕、头痛、入睡困难,做恶梦。

对于受灾人群而言,在灾难发生以后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很快地调整到正常几乎是很难的。人非草木,面对着尸横遍野,面对着已经突然倒塌了而曾经温馨的家,面对着灾难给我们带来的生死离别,我们最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什么?不是节哀顺变,不是无动于衷,而应该是上述急性应激反应中所描述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只能说明我们的情感反应是正常的,而不能说明我们脆弱、不坚强,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就不可能在这种灾难面前无动于衷。

3、mect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是在电痉挛治疗(即电休克治疗,ect)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即在ect治疗前使用静脉麻醉机和肌肉松弛剂对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进行选择性的阻断,使电痉挛过程中的痉挛明显减轻或消失。(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物理治疗法)传统电痉挛治疗就是cerletti和bini最初创用的原始方法,即用两个电极直接在患者头部两侧短暂通电而诱发全身抽搐发作。这是种疗,其实就是在头颅表面人工释放直流电,引起脑细胞的快速去极化过程。就是一次人工癫痫发作。所以原本叫做电痉挛治疗(ect)。因未在ect前使用任何麻醉药及肌肉松弛剂,全身抽搐发作就成为ect成功的指标,所以说传统电抽搐治疗就是有抽搐的电痉挛治疗。全身抽搐尽管是短暂性和自限性的,感官恐怖,且有很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风险。对患者来说抽搐本身就是一种剧烈的负荷,有的患者就因自身生理条件或疾病因素而难以承受此抽搐负荷。所以这种治疗以往适应症控制较为严格,往往仅仅是用于严重的,急性的,难以治疗的精神障碍,或许不得不选择治疗手段。

ect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包括: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禁忌症包括如下:脑器质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外伤。其中脑肿瘤或脑动脉瘤尤应注意,因为当抽搐发作时,颅内压会突然增加, 易引起脑出血、脑组织损伤或脑疝;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主动脉瘤及心功能不全者;

骨关节疾病,尤其新近发生者;

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

有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如青光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