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无中生有之计117(2 / 2)

阿郭和辛彦之二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不敢出声,江波殿又陷入了以往的冷场,阿郭在辛彦之背后用手推了一下他,示意他说点什么,辛彦之张了张嘴,欲言又止。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关乎缘遥性命,也关乎他的性命,不可以大意,更不能儿戏。

“殿下,武安君调令骁骑军的真实原因不查自知,太师桓杨做了多年的禁卫军统领,他自知兵权的重要性,若是查出武安君在背后行刺了殿下,武安君手上的兵权便会被瓜分,太师是怕殿下夺得兵权。”辛彦之想到了兵权,江波殿只有正统的名分,但威与信在这四年中已经消失了,若要重树江波殿的威与信,必须要有兵权。

“本王已经说过,兵乃不祥之器,当年出征西夷,本王宁愿在前方大营睡觉,都不愿意打胜仗,更不愿意看着西夷百姓惨死。”缘遥的声音越来越大,吼声在江波殿里来回回荡,每一个字都敲击在辛彦之心上。眼前站着的人是北冕国的嫡王子,却能心系西夷百姓,辛彦之鼻子一酸,眼眶红了。

辛彦之说的兵权问题,缘遥在这段时间有想过,他始终不愿意拿起。

“本王如何有颜面去见死去的信宜王叔?”

辛彦之一低头,将眼里的泪花隐去了,若能辅佐缘遥这样的嫡王子,是北冕国之幸,亦是西夷百姓之幸事。“殿下,如今大王病倒,代理国事的是八王子,行刺之人中有永昌侯王衍的门客,王恒与八王子走得近,要动王家,断是动不了的。殿下,在任何时候,兵权都是对权力的保障,若殿下不想手握兵权,那就结盟吧。”当务之急是给江波殿找一个手握兵权、又靠得住的人,无疑,邓汉炎是忠诚的。从他抗击东夷,又护卫奉国寺,一次次护铃儿周全,这样的结盟,是他想要的。机会只有一次,他等了这么久,才等到如今的天下大乱。这步棋若是走得好,他可以跟铃儿一起离开北冕城堡。

“京城之中,还有能为江波殿所用的人吗?”缘遥此时对结盟,一如对宫人献的殷勤,全无半分真心。

“太宗大人邓公仁。”辛彦之心中并没有多看重邓荣,邓荣支不支持缘遥当太子,在辛彦之看来,影响不大,有邓荣,缘遥这个太子要当,没有邓荣,太子也一样要当。邓公仁虽行厚德,远佞人,众军将士莫不从服,但在朝堂之争中,总是处于下风。此时江波殿有他,全看的是邓汉炎手上的兵权,还有邓荣流放前是北冕国的司马,军中关系还是有的,走投无路时用来应下急。

“太宗大人沉静、博识、有谋略,可惜一桩谋逆案,已让邓家如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辛彦之所说的,缘遥自然也想到了,只是朝堂已不是五年前的朝堂,邓荣也不是威震六军的北冕国司马。

“殿下,军中威望一如战场上的信心,磨灭不了,殿下就交给小人吧,小人定会让太宗大人来辅佐殿下。”

经历了两次性命相关的刺杀,缘遥与辛彦之的心已渐渐靠在一起,缘遥没有说话,辛彦之知道他默认了。

辛彦之出宫去了邓府,这是嫡王子“缘遥”第一次来邓府。辛彦之穿一件黑色大氅,脸被帽子遮住了一半,见到邓汉炎时,他伸手将戴在头上的帽子拿掉,邓汉炎这才认出他。

“殿下?”邓汉炎只穿了一身米色长袍,似乎已经准备歇息。

邓汉炎与邓荣虽容貌不像,但品性还是相似的,从他沉静的一双眼睛中就能看出,邓汉炎对权势并不热衷。

“前日,本王在吃完武安王府喜宴回宫途中遇到歹人刺杀,一并同行的还有辛洛王妃,邓将军应该也听说了此事。”

“下臣昨日已听说过,具体并不了解,殿下受惊了。”缘遥王子亲自登府,不是来兴师问罪,就是在怀疑观望,多半无好事,邓汉炎快速撇清,邓府与此事无瓜葛。

“并非第一次遇到,也习惯了,只是这一次本王颇心寒,江波殿也已查出些眉目,似乎有武安君,今日出宫,是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太宗大人,勿被乱局迷了眼。”辛彦之先借机立起江波殿正义的牌子,再来结党邓荣。

“殿下英明,若是殿下需要下臣,下臣定当竭尽所能为殿下差遣。”邓汉炎不能代表邓家的立场,他聪明地绕开了邓家。邓汉炎心中在想,他提武安君是何意,难道是顺便一起暗指了信安君?事情发生的太巧了,恰恰是武安君和信安君结亲之后,又在武安君大婚当日。喜宴之日,邓汉炎还在武安王府门口看到了骁骑军的将士,当时他心中就有疑问,为何外军会被调令进京?

“邓家三代功臣,武将世家,也是北冕国的贵族,望邓将军与太宗大人能拥护宗法制。”此时,辛彦之代表的就是江波殿,为自己打拼太子之位,辛彦之格外上心,辛彦之与缘遥一样,此时江波殿除了正统,什么都没有,可宗法制依的就是正统,他有名分,他并不需要邓荣来辅佐他,只需要他坚守本分。

这个问题像一把沉重的担子,一下子压到了邓汉炎肩膀上。如今嫡王子登门拜访,为了就是武仙宫议储,邓汉炎想接又不敢接。想接是因为王妃辛洛,如今敏安郡主也嫁了武安君,江波殿应该不会再闹出悔毁的事,不敢接是因为这么大件事,他也做不了主。

“殿下今日登门,是邓家之幸,定尊礼制。”邓汉炎一咬牙先答应了,现在君王复利还称病不朝,什么时间时间能早朝还不一定,事情都是瞬息万变的,说不定早朝之日,君王复利自己下诏书立了储君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