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鸡毛蒜皮17(2 / 2)

然后贾张氏就往地上一坐,拍着双手,屁股在地下一顿一顿的,呼喊着老贾。其他人看到贾张氏开大了,就不跟他计较,都散了起来。

晚上贾东旭和易中海回到家,知道了这事,两人挨家挨户的道歉,原本事不大,就算贾家想道歉,也应该是贾东旭来,易中海来算什么事,那是来兴师问罪的。

易中海经过这两天努力,基本上已经对有儿子这件事,已经不怎么报希望了,原本想领养的他,看到了贾东旭这个徒弟,每天问好,中午抢着给他打饭,人也上进,做事有条理,让他生出了老了可以依靠的想法。

所以每个月,他都会救济一下,偶尔让老伴炒俩菜,师徒一起喝点,联络感情。贾东旭很争气,现在二级工一个月40多块,虽然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有定量,但是也不偷不抢不哭穷,养活了全家还有剩余,日子虽然过的紧巴巴的,从来也不吐槽什么的。

易中海愈发看中贾东旭,这事一出,立马就跟贾东旭撑起了场子。

易中海平时身为院里一大爷,收入高,人口少,平时谁手头紧过来开口,打个欠条都给,碰到事了该帮的都帮,因为没孩子,一般谁也不得罪,在院里颇有威望。

他还养着老太太,平时谁提起易中海,谁不认同的竖起大拇指。这个集体荣誉的时代,哪个院子都是关起门来活稀泥,但是易中海不得罪人,折个中,人犯错的赔偿,吃亏的多补偿一些,俩人都不吃亏。

每年的模范四合院红旗挂着,过年街道的花生瓜子领着,没有几个不服气的。

这是原本的易中海。自从贾东旭出现在他的视野,两人现在亲如父子,自然而然要为贾东旭考虑了。

所以每次逢年过节,雷打不动的邀请何雨柱一起过,没事还过来跟何雨柱说什么,远亲不如近邻,你帮了他人家会报答你,人不能只想着自个之类的,

何雨柱每次听完,都笑眯眯的说好,受教了,但是从来不去做。老东西,老子当初谁都没开口过,也没受谁的恩惠,就是为了防止谁过来狭恩图报,道德绑架。

这个年代将就奉献,助人为乐,虽然还没到学习雷锋精神,但是你不能说易中海的话有错,虽然目的不纯,但是人家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所以何雨柱每次才能忍住给他两个大比兜的冲动,毕竟还没有结婚呢,得有个好名声,本来媳妇都不好找了,名声坏了不更难了嘛。

其他家也不太平。

今年刘光齐中专毕业,分配到了一个机械厂,干部编制,听说被上司看中,想把女儿嫁给他,让刘海中很是激动。最近一直想走关系,表现自己,想谋个一官半职,让他老刘家不说和那姑娘家门当户对,也不能给刘光齐丢人。

按道理来讲,刘海中,7级工,教徒弟用心,车间威望很高,有进步的想法很正常,也合理。但是文化水平属实不高,初小学历,讲个场面话都讲不好,每次都以学历不足刷下去。领导已经告诉你了,不是因为能力,是因为学历不够,去学习吧。

刘海中晚上开始上夜校,快40的人天天被人当孙子训着,一起学习的人也笑话他,每次在外面受气回家都打孩子。刘光天比雨水小两岁,刘光福比棒梗大两岁,本就是狗都嫌弃的年龄,有时还闯祸,天天被打的鬼哭狼嚎的。

刘海中上了一年夜校,好不容易有了高小学历,却打死不愿意上了。一是嫌太慢,二是一个40岁的文盲去上学也太为难他了。年初搞了张票,买了收音机,在家没事就学收音机里的讲话台词,想要通过被人家领导的广播稿来提升自己,让自己显得更有文化。

阎埠贵这两年门神没白当,每次看到谁都打招呼问好,美名其曰为了监督和防止陌生人进入大院,谁要是买东西回来眼巴巴的都迎了上去。有些人抹不开面儿让他总有收获。

在家也越来越扣,真正的做到了公平公正,粥是按勺分的,咸菜按根,花生瓜子按粒。

最近大儿子阎解成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开始出去打零工。阎埠贵不愧是小业主出身,把资本家的压榨做到了极致,阎解成打零工的钱要收一半,用来还他的养育之恩,还要在家交伙食费,住宿费,其他的跟兄弟平摊。

其他孩子开始记账,每个月花了多少,干什么了记得清清楚楚。记账的本都是拿的学校的。

许大茂倒是没啥,就是成年了后开始拍婆子了,没事就喜欢往女人堆里砖,又在外面认识了一些狐朋狗友,真正的做到了在50年代成了一名月光族。

贾张氏经过易中海撑腰,愈发的横行霸道,在院子里宣传她贾家的高门大户,家务全部交给秦淮茹做,不知道她的还以为是哪府的老太君呢。也就最近秦淮茹又怀孕了才有所收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