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我有办法的410(2 / 2)

李向南可是听过报道的,一个中型养鸡场,可是几天就能把全部鸡瘟死。

那是在比现在还先进的多的防御手段的情况下。

李向南就此时着重的提醒了一下大伯。

村子里养鸡也不是没有遇到鸡瘟的时候。

那可真是,有一年严重的时候大半个村子的鸡都没剩下。

李大伯没用李向南多说就十分注重这件事情。

像他们想种青菜卖的事,李大伯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

因为自己村的种子那真是独一份。

去年李向南看着地里的毛葱就说,只能种一年,明年肯定会有人跟风。

现在果然如此。

村子并没有种多少毛葱,因为压根没准备留种儿。

李大伯让村民种大葱。

这种冬储葱冬天是家家必备的东西。

这种本地的大葱冬天放在外面,零下30多度的气温,拿到屋里缓一下,和鲜葱的味道差点不多。

可以一直储存到明年春天。

不过到春天的时候味道就又差一点了。

当时李大伯问李向南种大葱有什么用?

李向南把她的想法一说,李大伯一劲就说好。 在村子还没有忙碌起来的时候,李向南收到了一个大包裹。

地址是京都,寄件人是周博辰的朋友邓宏宇寄来的。

李向南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这恐怕是邱姥爷和魏姥姥邮来的。

里面不仅有钱有票,还有一件军大衣,一件羊毛大衣。

军大衣卷着羊毛大衣,羊绒大衣里卷着布,是四块布料。把布料打开,里面卷得是棉花。

中间放了……居然……居然用棉花包了一只玉镯子。

我的天哪,这镯子玉质通透,毫无杂质,非常漂亮。

这么多的东西,层层包裹就是为了保护这只镯子。

这么娇贵的东西就夹在包裹里,他们也不怕打碎了。

包裹里还有一双很漂亮的黑皮鞋。

白糖红糖,两盒饼干,一包葡萄干,一包大红枣,一包进口的巧克力糖。

包裹里必不可少的,还有一封信。

果然是魏姥姥邮来的。

魏姥姥这封信写的很长。

她感谢这么多年来李向南对他们的照顾,也感谢李村长对他们的善待。

他们总觉得事情的变化不受人控制,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永远平安无事。

所以他们走的时候没有和李村长,还有李向南说任何一句话。

就是这回邮东西也是让小辰的朋友帮着邮的。

就怕万一有什么事的时候,再把他们连累了。

那件军大衣,还有两块深色的布,是给李村长家的。

剩下的东西都是给向南的。

魏姥姥说这件羊毛大衣,配上皮鞋,李向南穿上一定好看。

那只镯子也是他们家传下来的。

剩下的两块布,向南和她娘一人一块。

那些吃的是哄两个孩子的。

魏姥姥还说了他们的情况。

两个人年纪大了,本来想在家里,可是大学返聘他们让他们参加书籍的编写。

他们这些年的工资不仅补发了,她家的房子还有一些东西都还回来了。

魏姥姥还琢磨着在院子里种点什么花呢。

总之,他们的日子一切安好。

李向南回信的时候就按信封上的地址写,自然就会有人转交给他们的。

邱姥爷和魏姥姥用心来给他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

军大衣真是又实用又能让村长万分满意。

大伯娘已经很久没有做过新衣服了。

紧接着李向南又收到了从京都新华书店邮来的包裹。

这是需要她翻译的文章。

同时到的,还有一张6元钱的汇款单。

汇款是周博辰的朋友邮来的,就是自称自己是他弟弟的人。

说这是上次翻译资料挣的钱。

李向南看了看,没有多想。她就利用闲暇时间开始翻译了。

李向南又收到了京都的包裹。

不过这会是给村里的,全是种子。

这回也是提前说好的,要付钱的。

……

到了春播的时候,百安村鸡舍产蛋量增加了,有一批母鸡下蛋了。

天气回暖,整个村子都动起来了。

别的村子开始栽毛葱了,百安村还没有动起来,关键是还没收毛葱种儿。

大伙这个着急啊。

明显的哪个村子的毛葱先种上,谁就占了先机。

为了卖得早就要种得早。

白菜,菠菜,香菜倒是种下去了。

那毛葱呢?

真是急死个人啊。

李大伯不着急,却要再等一等。

等几天,基本上就不会有早晚霜了。

村民们开始栽大葱,采用那种密植培土的方法,浇透水。

然后晚上用草帘子苫好。

早晨阳光好的时候,再把草帘子打开。

这时候村里人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村里要种这么多大葱了。

村里有不少的人家也这么干过,弄一木槽的土,把大葱栽进去放在屋里几天就返青了。

薅出来吃,味道和鲜葱不差啥。

也就二十天的时间,百安村的地里就有一片绿油油的大葱了。

这个时候别的村的毛葱苗也不过两寸高。

如果百安村着急卖葱,现在就可以了,别的村行吗?

那么小的毛葱苗,他们舍得薅吗?再说太小了也不压秤啊。

百安村真是别的村羡慕也羡慕不来的。

又过了五六天,四哥就联系公社要不要大葱了。

这么鲜的葱能不要吗?

李向南分发农具之后的事情,她都在忙自己的。

李向南只要在家的时候,小峰肯定是跟着她。

小峰能认识几个简单的字,比如人口手大小多少之类的。

那三姑这看的是什么呢?

小家伙总是探头探脑的看。

李向南就教他认几个单词。

小家伙然后就跑去玩了,摆弄一堆木头玩具。

玩累了再来跑来找三姑,随便指着一个单词就让三姑读一读。

李向南是看孩子加挣钱两不误。

当大地里绿油油的一片,展现了它无限生机的时候。

李大伯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各个村村民家养的鸡开始卖鸡蛋了,再加上各村鸡舍的鸡也进入了产蛋的高峰。

供销社里收购的鸡蛋足够了他们自己销售,和供应县里的供销社的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