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扯虎皮343(2 / 2)

就算是不成的话,不过是赔点钱就算了!”

李向南想了,这事绝对不能硬碰硬。

要不然村子里的人就倒霉了。

如果是自己的事儿,她真是不怕。

可这事情要是一旦掀开了,就怕连累了村里的人。

她也怕有人揪着老黄不放。

“那要小心点!”老邱说道。

详细的内容大家都没问。

因为他们左右不了什么。

陈彩霞一直默默不语。

李向南:“你脑袋上的伤口大不大?”

陈彩霞摇头。“没事!”

李向南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陈彩霞的目光有点躲着她。

老黄:“你这些日子少往这里来,东西也不要拿了!”

“行!我这些日子肯定注意!”李向南明白这个道理。

万事小心为好。

李向南和老黄又聊了聊当时打仗的细节。

……

第二天,李村长家老大要到县里工作的消息就向村子外扩散了。

这又是李向南在县里找的人。

人家县里有人啊。

当初,李向南就是去县里找人把工农兵大学的名额让出来的。

大伯也不是拖泥带水的人,他确定了李向南自己是坚决不要这个工作机会。那他就花钱买这个工作了。

现在借向南的钱用。

以后他家肯定是先把欠向南的钱攒出来。

大伯带着这样的消息,就去公社派出所了。

大伯问公社派出所,他们到底怎么处置这件事情。

他可没有时间在这里耗啊,他喜气洋洋的说,还要送他大儿子去机械厂呢。

那态度是爱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满不在乎的。

他惦记着问儿子转户口的事。

这回和他二儿子的那个时候不同。

老二是农机站直接来了调函要调他的户口关系。

这回是不一样的。

他大老粗一个,不懂的这里面有啥不同,所以提前问问。

然后……然后李大伯就说了在县里给儿子找工作的事儿了。

其实问户口的事就是个借口。

没这个借口,怎么会提起这件事呢?

在闲聊中,人家还知道他儿子要去县里的机械厂。

县里的机械厂是县里最红火的单位之一。

那真是挤破脑袋,想往里进都进不去的单位。

说实话,李大伯家的这事真是让人嘀咕啊。

老李家到底是什么门道啊?

李向南也没有耽误,李大伯去派出所炫耀的时候,她就赶到了县里和孙姨把工作的事情敲定了。

因为有孙姨在机械厂,直接就给出了户口关系接收函。

李大伯走出了派出所没多长时间,李向南就从县里赶回来,找去了派出所。

李向南来找百安村村长李文山,“无意”中让他们看看县机械厂的接收函。

原本将信将疑的人,此刻信了。

李大伯别的事情也不管了,他就着手给儿子开证明,到公社派出所迁户口。

公社的副主任找大伯谈话之后就等着他的回话。

李大伯就像没这回事一样,不去派出所找了,也不去公社见副主任。

副主任参与办的这件事,他非常关心派出所怎么处置,而且派出所的同志也明白副主任的意思。

不过说实话,李家人是个硬茬子,他们也不想做什么。

这事就拖了几天。

公社副主任这几天的时间,足以知道李家老大要去县里上班的事了。

户口和粮食关系都迁走了,这事肯定不是假的。

李家的事不只是在百安村掀起了轩然大波,就是在附近的村子也传遍了。

就是公社领导这里,但凡认识李村长的,都觉得他家不简单。

一个农村的,四个儿子,三个有铁饭碗了。

关键是最后这一个老大还是到县里工作。

这不只是他儿子有工作的问题,而且还都是好工作好单位。

他家是什么门道儿没人知道,但是都说这和他的侄女有关系,因此议论纷纷。

嫉妒的人,嫉妒到发疯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工人阶级最光荣。

他家有根儿红苗正,又有一个牺牲的烈士侄儿。

虽然分家了,可同姓李。李家老大李村长家和老三这两家走的又极近。

尤其现在烈士遗孤,抱回来养了。

谁又能说他家什么呢?

还有买工作的钱,那都是背地里说的,谁会放到明面上。

李家不会说他花钱买工作了,卖工作的,人家也不能说他拿钱了。

我们是亲戚,我们是朋友,我愿意让他接班,谁能管得着啊?

所以工作的事弄得闹哄哄的,也没有什么危险。

李向南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她们家要挨家挨户的道谢。

伤的最重的三家李向南悄悄的一家送半斤猪肉,半斤白糖。

大队里杀猪,她家买了四斤猪肉。一家送半斤猪肉,在明面上她家是拿得出来的。

剩下的人家,这家一捧瓜子,那家一捧榛子,或者是一点木耳。要么是家里的几个土豆。

当然送出去的榛子最多。

秋天的时候,他家是没少采的

可是架不住要感谢的人家多。

长民抽抽着脸说,没吃的了。(抽抽:皱巴的意思)

大家对孩子的话深信不疑。

家家的日子过得不容易,李向南过的算是比较好的。

但是架不住这次他们家要感谢的人家多。

村民也都是善意的。

能上门道谢,大家也就觉得这事过去了。

人家还能拿点东西。

都说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大家也多了一份宽容。

这回就连顾家,顾老大和顾老大二都挨家挨户的道谢了。

虽然是空着手,但好歹有人说句话了。

不过村里人对他们家还是鄙夷的。

顾长锁自始至终都没露面。

……

接着对上次三个村子打群架的事情的处罚就下来了。

张老大打孩子,所以孩子才误伤了他。

而且是张老大兄弟及他表兄弟挑衅在先。

长安村的村民又拉偏架。

是他们应该赔偿百安村的人。

最后是两村各赔了十五块钱,一共是30块钱。

当天一共去了50来人。

伤重的三个人,一个人给他两块钱。其他人是每个人5毛。

这钱也差不多,正好够了。

村里好多人家觉得,这仗可没白打呀!

而且这件事情之后,村里人好像和知青的关系比以前近了。

通过这件事,李向南对李灼有了新的认识。

李向南和村里人的年轻人走的都不近,也包括知青他们。

可是这次李向南倒是对李灼好感倍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