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各有心思5(2 / 2)

顾父不太注重孩子上学的事。

李母肯定是要送孩子上学的。

所以李向南上学了,一样也供顾翠华上学了。

顾父的话:我知道你都把孩子们当亲生的。

我也是。

长锁结婚花多少钱,向白结婚也没少他的。

翠华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周家这样的条件不好找。

要是没有向白这个事,人家肯定看不上咱家。

现在我想着为了翠华的将来,要是能试一试的话咱就问问……

李母这时候有口说不出,顾父这是想用他儿子的命换来的恩情,给他姑娘换幸福。

在顾长锁没结婚之前,她这个后娘还真挺好当的。

这些孩子都不淘气,不讨厌,不顶嘴。

顾翠华知道干家务,知道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

这个孩子要是有个好前程,她也高兴。

而且,啥恩情不恩情的呀?

周家想着你,就来看看,人家不来你还能去上门讨要呀?

周母一直把话说的很客气,但是那个人一看就不是和他们这些农村妇女是一路的。

她以前真没想到,顾翠华这个丫头的心还挺大的。

她这是想攀高枝,难道她就没有想过攀高的日子会不好过?

向东在村民的眼里看着是高嫁的,羡慕的人很多。

农场的人家条件肯定比村子里好。

可向东嫁的也是老百姓人家呀。

她男人还有一点缺陷。

所以说到底,向东也没有高攀什么。

他爹和顾翠花都想过富贵日子,就没想过那富贵日子是天下掉下来的,是那么好过的?

要是这是自己的向南,她肯定不要向南这么做。

李母真是长叹了一声。“周家是个啥条件咱们都清楚,咱这样的人家配不上他们。

张杏儿今天提的这个事儿,我当时差一点没气死。

话都没说出来。

这是谁给出的主意,我闭着眼睛都想得到!

那她就是做梦呢!

如果周家大姐要是下回还来,有提这事儿的意思,我就试着问一问。

这事儿得要人家自己愿意,携恩图报的事我不干。

要是人家不再来了,或者来了之后什么也不提,我可真是没脸问。

你别说不是我亲生的我就薄待了。

这事就是放在向南身上,我也张不开口。

也就你顾家二嫂有这个厚脸皮。

张杏儿这个不要脸的糟心玩意,我现在身子不好,我不跟她计较,等我养一养的。

她真以为我这个做后婆婆的拿的没招是不是?

我这些年做的哪一点差了?你说我管不管得着她?”

顾父:“你是做婆婆的当然管得着。

你该给她立规矩就立。”…

周母第一次来的时候,是相南先进的屋。

她自然就和周母介绍自己的女儿,说这孩子还在上学,开学就念高一了。

随后进来的是顾翠华,这孩子比向南大三岁也在念书。

顾翠华还在念小学的事情,就被李母给隐去了。

周母肯定想不到顾翠华比向南大,却还小学没毕业呢。

人家那家庭找一个小学没毕业的?

等知道了这事的话会怎么样?

李母觉得要是为了顾翠华的终身幸福着想,就应该把这件事情说了透。

可是说透了,要是人家嫌弃的话,顾翠华和他爹是不是会恨自己?

那可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了。

李母到底是心善的人,她就问一问顾父,这事说还是不说。

顾父当时就不让提这事儿……

这些事全在原主的记忆里。

原主对这个父亲还是挺尊重的。

但是李向南真的不这么想。

就这一件事,她就觉得这个继父挺恶心的。

张杏儿真是一心想促成这事,第二天就撵到公社去了。

跑到那儿去嚷嚷要和周家做亲戚。

周母因为不愿意,表现的就挺生硬的。

张杏儿的话说的就很难听。

说周母就是说好听话,人家救了你的儿子,想跟你家做个亲戚都不行。

人家的姑娘是长得不好,还是缺胳膊少腿啊……

让张杏儿这么一闹,好像周母真的忘恩负义似的。

周母一看实在是躲不掉,就来找李母了。

李母当天让张杏儿这么一气,觉得自己应该挺起来了,赶紧养好身子。

人有精气神了,养病就好得快。

周母来的时候,把事情一说,总算她挺住了,没又气倒了。

李母明确的说他儿子姓李,他堂妹也姓李。

要说是姓顾的,也就她养大的这个顾翠华,跟向白的亲妹妹差不多。

他们是打着自己的旗号讹人呢。

现在自己的身子撑不起来,等自己再好一点了,肯定到供销社去给周母证清白去。

到那时候她也肯定收拾自己家的这个败家的媳妇儿了,还有她的妯娌。

李母也把家里和他们的亲戚关系同周母说了一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