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麦公社(2 / 2)

土地集中生产经营,农业极速发展,因此带动了经济,人口,工业和商业。

大麦公社成为岐江县的后起之秀,最近这两年扩张得很快。

明年,就会升级成大麦县,听说后来还成了大麦市,富庶的种植业二级城市。

但她没看到,那时候她在牢里。

当下,还是大麦公社,但与其他公社相比,已经有了优势和繁荣之象。

井字形的四条主街道店铺林立,其中还穿插了不少小道。

万顺没事就喜欢来公社溜达,对这里很熟悉。

背着东西,熟门熟路来到井字形街道最中心西北角位置,十字路口处的一家有两间门面房的炒菜馆前。

这家店的老板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

两口子都胖乎乎的很圆润。

长得也是一脸喜庆,逢人就笑,待人随和。

仅凭外在,就招揽了不少顾客。

手艺也确实好,这些年哪怕同行竞争激烈,他们也没被比下去,反而越来越好。

八三年土地包产到户时,结婚不久的夫妻俩不顾家里反对,把地租出去。

用租金在公社租了个小门面卖面,万顺,是他们的第一个客人,但吃面没有给钱。

那时候自由经济才刚刚开始,他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做起来,会不会又回到前些年严打时的情景,心里忐忑。

三岁的万顺刚到大麦公社。

万家人没给她饭吃,她也还没遇到姜应智。

她饿,到处游荡,到了公社。

夫妻俩可怜她,给了她一碗面。

小万顺吃得很香,小嘴也甜,一个劲的说好好吃。

夫妻俩忐忑的心情,因为她的话,平静了许多。

这些年,万顺没少来这里吃,夫妻俩只偶尔收钱。

他们算是看着万顺长大的亲人。

万顺算是见证他们发家的第一个客人。

夫妻俩现在可是公社少有的有钱人,是这时候光荣的万元户。

还不到饭点,店里没有客人。

夫妻俩和请的帮工在备菜忙碌,说说笑笑的,一点没有老板架子。

万顺远远的看着,思绪有些飘忽。

她好似还能回忆起,吃的第一碗面,是什么味道。

老板娘贺芳无意识抬头,竟看到街角站着万顺。

神色瞬间惊喜,迅速迎上去:“哎哟小顺来了,大热的天,怎么来了也不进店,快进去凉快凉快。娃他爹,拿瓶汽水,把电扇搬出来,小顺来了。”

贺芳是个大嗓门,一开口,街对面都能听到她的声音。

万顺勾了勾嘴角,有种久违的亲切。

老板柳树比记忆中更胖些,走路费劲,从后厨到大厅不过十来步,就气喘吁吁。

听说万顺来了,跑得颠颠的。

“闺女啊,可算来了,快到屋里来,叔给你拿冰冰凉的汽水。大热的天,别热坏了。”

不等万顺应,拉着人就进店,开瓶汽水塞万顺手里。

贺芳白了他一眼,她还在跟人说话呢。

忙跟了进去:“小顺啊,吃早饭没,咱这里都是现成的,让你叔给你下碗面去。”

万顺最喜欢的,还是柳树煮的面,上辈子死前,想的也是这碗面。

“好啊,谢谢叔婶,好久没吃柳叔煮的面了,馋得不行。”

柳树很得意自己的手艺:“还是闺女识货,叔昨晚卤的牛肉,香得很,给你整碗牛肉面咋样?”

“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