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山中无松94(1 / 2)

之前沈清从常碧处得知,长青观分内门弟子与外门弟子两种。

内门弟子是从小到大长在长青观,此生都不会出观离去,生死皆于观中的弟子。外门弟子便可选择离开长青观,去往纷杂世间,过寻常人的生活。

眼前领路的道人名周竹,与常碧一样于没有记忆的孩童时期便长在了长青观。

后来到了弱冠之年,他选择留在了观中,而常碧犹犹豫豫,直到她遇见了李灿,下定决心离开长青观。

长青观有两层围墙,建造成八卦图的形状,尤其是里面的树木生长排列也很有讲究。第一层围墙内住着的是外门弟子,听周竹说外门弟子曾经有六十多人,在观中还有一层围墙,围绕着几座楼阁,里面住着的是内门弟子,原先有十五人左右。

不过因为这二十多年间发生了许多事,加上数年干旱,长青观里许多人都已经死去,还有一些离开,如今只剩下内门弟子七人,外门弟子十一人。

周竹领路朝内门方向走时,沈清偶尔也能见到一两个脸色不太好看的道人在院子里做活,那些脸色难看的,都像是生了什么病。

周竹也与沈清说起了常碧之事。

二十六年前常碧手握香木符牌走到了长青观前才发现,原先一直跟在她身后的两个人竟然消失了。她敲开长青观的门,与观中道长说起此事,还怕沈清和毕沧是因为手中没有符牌才迷失在观外的迷阵之中,请观中外门弟子都帮她找人。

彼时周竹已经是内门弟子了,但他与常碧也算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所以为此事用心了些。他问过常碧走失之人的面容,常碧一一说来,还提到要来赠书的女子名叫沈清。

后来他们在山中找了三天也没找到沈清的身影,迷阵中更没有外人走入的痕迹,便有观中人猜测那两人应当是被山中妖兽抓走了。

妖兽抓人从来悄无声息,他们一面惋惜沈清和毕沧恐怕就此丧命,又一面庆幸常碧毫发无损。

常碧总觉得沈清和毕沧非同寻常人,便还是打算在观中等他们,她在观中待了近十五日才断定沈清和毕沧应当是不会再来了,这才离开了长青观回去连州福来村。

沈清闻言,颇为好奇:“不知这二十六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灵羽山变成了这般模样?”

周竹长长地叹了口气道:“要怪便怪这世道要人死……二十多年前鹿国攻打南楚,南楚节节败退割让三州数城,两国协议停战后,便是连续三年的疫病。疫病之后,暴民四起,就连南楚的王朝也几多挫折,轮番换了好几任皇帝,而今的皇帝还曾是某位说不出名号的天师,被文武百官推举上去的。”

沈清没想到南楚竟然乱成了这样,骇人听闻地由文武百官推举一个道士当皇帝,这些人还当真是想要成仙想疯魔了。

“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周竹摇了摇头:“眼下只有岚州还算作皇帝的领土,其他地方的官员也都各自为王,最可怜的还是百姓,任凭到哪个地方都不好活。”

沈清虽没见到外面究竟有多乱,可听周竹这么说也觉得唏嘘,便又问:“那连州呢?”

周竹道:“连州境内没有受战争和国家分崩离析的苦难,可道友也瞧见了,苍天不落雨,良田苦难收,天下间饿死的百姓无数,饶是连州靠山傍水,这几年日子也极为不好过。”

周竹虽未离开过长青观,却也听过外门弟子时时传来山外的消息,因为这些年间入山拜仙者越来越多。

曾经连州的百姓还算生活幸福,可如今就连长青观内的道人都有很多坚持不下去了,就更别说那些一点道法法术都不懂的普通人。

从观中出去的人越来越多,这座靠着山石林木设成迷阵的长青观,也因大旱数年,草木死,灵气散而显现在山坳处。

观外无阵,也无人愿再来。

周竹知道沈清过来是为了将上百万本书籍全都寄放在长青观内,也是因为这些年观中道人越来越少,反倒空出了许多楼阁与房间,装下这些书也不成问题。

领着二人一路说完这二十多年间发生的事,周竹也走到了观中书阁前。

“长青观中有三座书阁,一为道法符册,二为图画诗集,三为话本杂谈。”周竹说罢,指着离得不远的三座书阁道:“二位便可将书本先放在图画诗集这一栋楼阁内,分门别类的事便交给我观中弟子……”

他顿了顿,又笑:“反正现在我们也正闲来无事。”

三座书阁周围都种了许多树,明明应当茂密青葱的树叶因天热枯黄了许多,地上落了厚厚一层,不远处还有个佝偻着背的老道正在慢吞吞地扫地。

老道见到沈清和毕沧,眼神露出几分疑惑,再招手让周竹过去,恐怕是要问他们二人的身份来意。

周竹离开了会儿。

沈清抬眼望去,长青观虽在山坳处有树林遮蔽,可观也建在了小丘之上,观中楼阁有高有低。

入观内台阶数百层,书阁位于中央,只有藏匿道法符册的那一栋被一道白墙拦在了观内第二层,剩下两栋就在眼前,这三座书阁看似在一处,其实还是有所区分。

那道只比人高出一截的白墙内,便是长青观内门弟子居住的地方,袅袅青烟从中飘出,穿过墙外数道枝丫,从这往里看,里头的树便更少了。

图画诗集的这一栋书阁大门方才已经被周竹打开了,书阁虽不大,可里头的藏书却很多,一卷卷画卷有的展开,有的卷起垒成堆地放在了书架上。

沈清朝毕沧看去一眼,示意他将坤灵镯中的书本取出。

毕沧拿出坤灵镯,一道金光闪过,成千上万本书籍便厚重地堆积在了楼阁正中央,意外撞倒了数道书架,甚至挤到了二楼高。

沈清被迎面而来的灰烟呛得直咳,连忙拉着毕沧退出了书阁。

那头听见动静的周竹连忙来看,在见到满屋子书时惊讶得张大嘴,眼睛许久没眨,再慢慢把目光挪到沈清身上。

沈清瞧着几乎堵着楼阁大门的书,伸手摸了一下鼻尖灰尘,干笑了两声:“你说让我放在这里,你们自己整理的。”

周竹:“……”

“好好,放在这里就行,我、我们可以整理。”

周竹说罢,脸上勉强挂起笑容,心想恐怕等他死了,这些书也未必能理得完。

沈清了却一桩事,但还想着另一桩,便问:“不知我二人可否能进内家弟子的住处看一看?”

周竹一愣。

沈清连忙道:“实在是先前久闻长青观大名,瞧长青观建造与旁处也多不相同,所以才想着再打扰道长一段时间。”

长青观从未接待过外来访客,说实在的,沈清与毕沧是第一批能走入长青观的外人,先前那些求仙问药被困在迷阵中的,他们都将人送还安全地段,并未留人入观过。

眼下周竹有些为难,赠书本是善举,照理来说这点小要求应当不难满足,不过长青观毕竟不是他来当家,便还是让沈清稍等片刻,他来问一问观中长辈。

长青观无观主,一切事物都由最年长资历最深的那个人来决策,再由内门弟子举票决定的。

眼下长青观中道人实在不多,加上观外迷阵消失,观内也无什么珍贵之外,再一听沈清和毕沧赠了他们一整栋书楼的书籍,老道便没那么多讲究了。

沈清得以入长青观内院,几番道谢,周竹已经寻人去整理书籍了,带她闲逛的便是观中资历最深的老道。

瞧老道样子,约九十上下。

沈清一边看内院中是否有松树,一边问些长青观的由来。

周竹虽是在长青观长大的,却并未了解长青观太多,老道长却是知道的。

沈清道:“周竹说他与常碧都是婴孩时期就在长青观内了,既然长青观不与外界相连,又如何会有这些孩子?”

老道长道:“道友是不是想说,观中男子与女子通婚?”

沈清摇头:“既然是倚靠仙山,救人无数的道观,我想观中应当不会出现这种事。” 老道长点了点头:“道友未曾看轻长青观,贫道深表慰藉……其实这些孩子的由来,贫道也不知,便是连贫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何来到长青观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