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救书74(2 / 2)

远在繁州京中的皇帝彼时对明光国师深信不疑,他一心向往长生不老丹,根本不在意远在边关的战士与子民,援军迟迟未到,便是詹家人也扛不住。

刘家逃了三年,积蓄用光,精力耗尽,又是昨日还在一起作堆取暖的人,第二天就死在了他们身边,冰冷的尸体靠着他们的肩头。

刘云之的爹娘年迈,经不起折腾,先后病逝。

刘云之的嫂子带着一双已然长大成人的儿子在刘云之和邱思思睡熟时,偷了他们身上仅剩的粮食和铜钱悄悄跑了,待刘云之醒来时,他也成了举目无亲的那个人。

再后来他和邱思思到了关州,又往深处跑,到了如今的坞城,便在此地落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刘云之怕很快鹿人便会打来,也怕若他与邱思思有了孩子届时逃亡便更加困难,所以在日子彻底安定之前都是他和邱思思二人过的。

他们都读过很多书,见过官场的残忍,知世事无奈,有时能促膝长谈一整夜也不嫌疲倦,刘云之想,这大约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幸福,他的妻子,恰是这世上最懂他的知己。

后来又在坞城几年,见鹿人迟迟未能过关州,刘云之这才与邱思思要了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客栈的小二,名叫冬止,希望苦寒与战争结束。

冬止再长大些,能替邱思思做事了,他们才要了第二个孩子,便是如今还流口水流鼻涕只知道吃喝的春宁,寓意春醒万物复苏,诸事宁和。

刘云之和邱思思没要孩子时,便盖了这么一间大书房,刘云之偶尔说书,偶尔给人写信,也偶尔教人识字,早些时候还替阳州的知州办事,他存下来的钱只留一家吃喝,剩下的全用来买书了。

沈清说他爱书成痴,邱思思自然知晓,她是陪刘云之走过三十年的人。

她不阻止刘云之,是因为她觉得刘云之在做一样非常有意义的事。

“他是个傻的,”邱思思道:“世道自乱起,有人想去京中做官,只需花些银两就行,也不再如他当初那般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那些人家中落下来的书比柴火还不值钱。他便当那些是柴火,统统买了回来,后来还遇上过一些骗子……”

说到这儿,邱思思有些羞赧地望着沈清和毕沧,她最初在看见沈清和毕沧是外来人时,也以为他们二人是骗子。

“有人知道老刘花钱买书,便会穿成书生模样找来,两大箱子书只有最上面一层是有字的,下面全是粗纸,有的竹简里一个字也没刻,单论了重量。”邱思思道:“便是被骗,他也没想过放弃,我们都知道,总有一天鹿人会破关州,直入皇城,只要妖道还在……”

沈清便说:“妖道已死。”

邱思思愣了愣,又摇头:“他死了也没用,没人能救活南楚。”

沈清有些意外:“你竟比身在京城之人看得还要透彻。”

至少李添还想过挣扎一番,邱思思竟一点也不惊讶明光国师死了,而是料定了这个国家会亡。

“老刘说的,所以他才不愿去做官。”邱思思道:“一棵树如若从根开始腐烂,长满了蛀虫,已成空心死木,便是看上去再高大也救不活的。老刘说,官是一棵树的枝,根深则枝冒,更好吸取阳光,才能长得更壮,根烂了,凭他当官,也不过是一棵枯树上勉强挂着一片绿叶,无需风吹,一夜便能落光。”

而她的爹娘,还有那些谏官,也曾是那棵枯树上的绿叶,风雨飘摇数十载,也不过一夕间死去。

彼时刘云之还年轻他便想通了这一点,与其救国,倒不如救书。

沈清疑惑:“救书?”

邱思思点头:“救书,准确来说,是救这书中的知识和远见。全天下的书籍只要能书写成册的,其中必有要点,书本集天下才人之思益,生平所见,一生所学,或多或少都写进了书里。”

“有诗词歌赋,也有古今杂谈,有育儿启蒙,也有传承手艺,这些东西是如今南楚最短缺的。”邱思思道:“一个国家之兴盛衰败,皆可以小看大,老刘说他期望中的冬止而春宁的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贪污,孩童皆能断文识字,而那样的世界,不能与过去断联。”

邱思思能说出这番话,沈清颇为震撼,就连毕沧也意外地将目光落在这精心呵护的书架众书上。

沈清有些懂,又有些不懂。

当初她在桂蔚山上看书,只有仙道修习或绘符设阵的书籍她才会认真多看,更多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沈清偶尔也碰到过有了上册无下册的孤本,但仙道之境中,万事万物只要存在便有痕迹,她看不见实本,却也能窥瞧孤本被摧毁前的一二。

可人世间不是这样的。

腐败的官场,糜烂的王朝,疯魔昏庸的暴君根本不在意谁人当官,他甚至取消了早朝制度,只听信谗言,觉得自己身为帝王,总有一日能长生不老。

那些前人留下来的读物,集万千心血,是从古至今无数人的知识与道理。

刘云之早就看破了南楚,看破了时局,他知道这样的国家名存实亡,终有一日走入死局,烧杀掠夺之间,轻易便能摧毁一个国家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就像摧毁曼城,摧毁关州,摧毁任意一个人的人生。

战乱之下,无人记得多少人的生死,那些以为自己独一无二的凡人,历史或许根本不记得他们姓甚名谁,诸如此类之人数不胜数。

可有些东西是能留下来,也值得留下来的。

刘云之期待一个新的国家,新的生活,也许他活不到那个时候,但他天真理想地期望着,真有那样安定宁和的生活时,有人知道三千年前的国土,两千年前的名士,一千年的诗词,与三百多年前南楚的盛世。

那些东西早已过去,但永远存留在纸张里,在书册上,在字里行间。

邱思思希望沈清和毕沧不要生刘云之的气。

沈清本来有气,看透了一些事后,那点儿气也消了。

她觉得刘云之天真,但也无畏,说话混不吝,竟是一个可敬可佩之人。

沈清自觉她做不到这一点,想不到这一层,刘云之救不了全天下的书,但他将他能救的,都收在了这间泥土屋子里。

沈清恍然,难怪他的债条如此昂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