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都是执念23(2 / 2)

什么是佛相?

灵感寺里的和尚,没一个有他们口中的佛相。

一个坐立于山间三百余年的寺庙,一个从无一日停歇念经的老和尚,就这样被那才十几岁、可能连《法华经》都背不全的小沙弥比了下去。无关其他,只因即便是寺与寺,也如这朝中人,有高低贵贱之分。

“所以我想往上爬!我想离开这里,我已经七十岁了,这几年我的腿日夜都疼,我知道我没有多少时日,我只想在我死前不要再做一个寂寂无名的和尚,我只想知道我这几十年光阴没有虚度,我也想走出去便因袈裟上有名寺的绣纹而被人一眼认出……我不能,我不能敲钟念经几十年,到头来什么也不是!”

空明陷入了他的执念之中。

他必然也曾在某个时刻羡慕那些回归寻常人生活的和尚,可他不愿承认自己的羡慕,他要用自己的成就来证明此一生选择不曾踏错。他佛心动摇,他怕自己时日无多,所以当姚莹的诱饵递到他面前时,他轻易咬钩。

他宁可抛下灵感寺去做普若寺里一个年迈的扫地僧、伙房和尚,也要以此来证明他这一生至少有所成就。

空明声泪俱下。

他也有破戒时的惶恐,夜夜噩梦的折磨,可他没有退路可走,所有悔恨都成了他前进的绊脚石,灵感寺里烧去的佛像,怎就不算是空明化成灰烟的佛心?

沈清道:“可她没打算举荐你去普若寺,一旦她今夜离开灵感寺,明日你就会圆寂于禅房里。”

空明愣怔,不可置信地望向沈清。

同样震惊的还有见月。

即便空明告诉他,山下村庄里的那把火其主谋是姚莹,他还是觉得云里雾里,好似在听话本故事,难以将空明口中之人与记忆里的少女重叠。

但沈清没有对他说谎的必要,是以见月呼吸停了许久,才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

世人总会变的,他有所准备,却依旧觉得内心荒凉。

空明执念荒唐,越错越多,而他白白行走数十年,说什么替世人分担痛苦,苦行途中却从未真正见过什么,成过什么,他从未寻找到过自己。

沈清一直看着见月,当他许久没有呼吸,沈清便提着心生怕他就这么睁着眼活生生地被气死了,可当见月垂眸吐出一口气,沈清又担心他郁结在心一时想不开跑去自尽。

见月的确短时间无法接受如此巨大的改变。

无法接受灵感寺被烧毁,无法接受空明的背叛,无法接受姚莹变成了步步为营枉顾他人性命的陌生人,可即便无法接受,这些事都已经发生了。

“那么现在,见月小师傅。”沈清见他神色稍微好转了才开口询问:“你的诉求是什么?”

她是来帮他解决困难以此还债的,见月知道,灵感寺之事或许不单单只关乎他自己,也关乎沈清,所以更要慎重处置。

“不论赵老夫人如何,赵家的小公子始终……始终是无辜的。”孩童不曾参与阴谋阳谋,他的人生不过被人掌控。

见月道:“沈施主是小僧请来救赵小公子的,所以不论接下来发生什么,还请沈施主务必保住赵小公子的性命。”

沈清点头,继续望着他。

见月又沉默了许久,那双放在膝上的手紧了又松,他最终开口:“小僧想……天亮时去报官。”

沈清有些意外,略挑眉,又有些欣慰,宛如看着孩子终于长大的老母亲,嘴角抿出一记浅笑。

见月的声音很轻,却越说越坚定:“若小僧从未认得过赵老夫人,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了。放火烧寺者,是纵火罪,叛国逃亡者,是通敌罪,南楚理律罪罪有书,罪罪有法,灵感寺不是掩盖罪行的避风港,也不该为错误牺牲。小僧是灵感寺的和尚,我佛慈悲,但因果有报,视恶无睹,无异于纵恶伤人。”

沈清眨了眨眼,笑容越深:“何必等到天亮?”

“现在就去?”见月抬头问。

沈清支着下巴懒散道:“我劝你先好好睡一觉,明日上山了才有精力面对被烧了的寺庙,至于报官嘛……我想那慧智大和尚此时应当已经到了知州府衙,他总比你脚程快些。”

可不得快?

沈清让他报官,他拔腿就要跑,不过为了妥善,沈清还是给了他一张符。那大和尚踩着符连跑带飞的,此时应当已经求得知州派兵追查了。

沉默许久的空明听见沈清这话,眼底颜色渐渐淡下,其实当他在见月带着沈清回来的那一日起心里就一直很不安,他猜测到这个结果,果然也是如此结局。

沈清虽让见月好好休息,可这晚见月还是睡不着,索幸灵感寺那头的消息来得很快,天亮后的几个时辰,街上便传遍了里正被知州问责的消息。

平桥镇很小,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从街头传到巷尾,无需见月特意去打听,他只坐在医馆门前晒太阳,那前来买药的几个人一人一语也将过程拼凑完整了。

其实州地官府早已收到风声,平桥镇的官差看守鹤山之事若以灵感寺内有盗贼偷盗的名义能行一时半刻,却不能瞒太久。慧智来前,已有知州的人在附近打探,如今不过是证据确凿,更好出兵捉拿而已。

姚莹在与沈清对话后便立刻离开,她自是想带走赵家的孩子,可那孩子由和尚看守,她若深夜贸然出现要带走孩子,怕是引起动静,便更加走不掉了。

说到底,赵家的孩子也成了姚莹的弃子。

如沈清猜想的那样,她要留下赵家的男婴,不过是方便自己之后的行动,赵家后继有人,便不会真正脱离京中权与利的旋涡。

姚莹与赵家护卫取得联系后便按照原本的计划天不亮之前就离开了平桥镇的范围,不过慧智和尚的动作比他们都快,知州又求功心切,大动干戈地将姚莹在襄城外拦了下来。

赵家是否真的通敌卖国在潍州的百姓口中众说纷纭,绝大部分的百姓都坚信赵家只是被拖累了,可闹出再大的事,最终也好似无关他们,不过闲谈几句便不再上心了。

知州大人亲自来了平桥镇,将平桥镇的里正革职查办,里正死前也要拖个人下水,便说除却姚莹,灵感寺里还藏了个赵家的孩子。

知州带兵浩浩荡荡要上鹤山去捉赵家子嗣时队伍正从医馆门前路过,见月一颗心沉甸甸的,慌张无措地跟了上去。

守在鹤山下的官差早已被撤,百姓上下自由,好些为了看热闹的也跟了上去,无人察觉到人群中不过腰高的小和尚。

待上山来,平桥镇的所有百姓都与见月一样,第一眼看向了被烧坍塌了的佛殿,心中一片唏嘘或无奈。

见月没想到前来开寺门的竟是空明,昨夜沈清带他离开后,他便再没见过他们。

知州的兵围住灵感寺,空明得知其来由,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灵感寺中并无赵家子,知州大人可随意搜查,但请勿动佛像。灵感寺遭逢大火,枯顶易塌,为安全起见,还是搜查的人少些为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