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杰作•“借风”起纠葛的个园(1 / 1)

现存的个园,已是一个残园。但它依然让人着迷。

“春”、“夏”、“秋”、“冬”四堆假山,现在多以风雅相誉,但是在建园最初,它们是园主用来调温调湿的物事。在这四堆假山的包围之中,“壶天自春”这一带四季温润宜居。只是该园几经易手,园中一些物事改的改,丢的丢,到现在,“壶天自春”的宜居效果大不如前了。据说,在它的鼎盛时期,“春”和“秋”这两堆假山是用来调节干湿度的。但是由于老厨房已经残损得……就是“损”了,所以当年园主是如何用厨房和这两堆假山来调节干湿度的,已经成了一个难解之谜。谜,虽然难解,但总有佳人,打了年票,时不时地驻足园中沉思,希望能够猜中那个谜底。这……有难度,就先搁一边,来看另两堆:“冬”和“夏”。传说这两堆假山是用来调节冷暖的。这个,难度不大,很容易看出:“夏”,是用来蓄暖的。遗憾的是,这堆假山在更换园主时,新园主为了获取风雅情趣和一时之快,对有些构造作了改动,蓄暖的效果进而改变成了相对恒温的效果了。这个道理我想我不用说了——江淮一带,有山水草木掩映的地方,不但养目,而且温湿往往宜人。现在的“夏”,假山水潭花木相映成趣,宜人是不用说的了。而“冬”这堆假山的遭遇么……是这样的:最初,园主的邻居也是一个高人。他修了一条长廊。这条长廊是条引风长廊。每当夏天周围很热的时候,这个长廊都能蓄势聚风。在引风廊的尽头都是清风阵阵,很是舒爽。而引风廊的尽头,正好和个园接壤。于是个园园主便起了“借风”的心思。他在个园和邻园之间修院墙,墙上留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洞。洞,大得人都可以钻过去。为的是让引风廊的风经洞口一收,刮得更紧更急。急风吹到这堆假山上,在树荫下飒飒生凉,这样,就保证了“冬”这堆假山在夏天依然风急凉浓,一番冬意凛然。

邻居一开始无所谓,就是觉得这个园主古怪:修院墙还留大洞,干脆别修了。但是后来他进园作客,发现园主如此遐意:“壶天自春”,的确温润宜人,太舒服!太痛快!而且竟然还就是借的他家的风!最让邻园园主受不了的是,他本人有能蓄风,无力凉风,更难为“壶天自春”之功,于是心中不忿,修了一道实墙,索性堵死了引风长廊尽头的风口。风光不再,邻家到了夏天也不好受:太热了。个园园主指望邻园主人熬不过热浪,为人为己,拆墙。孰料那邻居是硬骨头一个,宁肯搬家也决不予人方便。后来,邻园也几经易手,引风廊也残损得面目难认了。不过,即便如此,还是能看出当年“冬”的风从何处来,凉自何处生的。其思虑精巧,令人赞叹。至今,该园还是我们修园弄木的楷模。只可惜,人心热辣……

可叹老园主,有能调冷暖调干湿,却无力调人际调嫉妒。这是“借风”的杰作,也是当年人肚量狭小的纪录。骄傲与难堪同在,让人既忘不了它的成功,也甩不掉它的失败。以至到我小的时候,扬州老爷爷还这样教训:“借天可以,借地可以,借人哪行?不信邪的就去看看个园——借了人家的,结果借成了谁都收不了场的摊子。”

其实谁都收不了场,是因为但凡有点能的,都想收个出彩的好场。毕竟,老园主已经开了个精彩的老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