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杰作•免机动自动运货路桥(1 / 1)

大虹桥,是一座相貌无奇的石桥。它座落在瘦西湖公园南门外。它的由来,据说是早年有盐商出钱,请西门武夫为其设计建造。在那个年代,西门一带住着的,是路道武夫,善修路架桥;东门一带住着的,是幻道高僧,善做迷局假象。那盐商是个没有“惠根”的人,与僧侣道人搭不上话,便请了豪快直爽的武夫。武夫也实在,问清了盐商的日常运货量,以及盐车的载重量,便专为盐商设计了这座桥。

有了这座桥,看手推小货车过桥就是件乐事:桥东是一条笔直的路,路的尽头,是一个十字路口。小货车在十字路口开始,一路往桥走来,一路就不知不觉地在加速。这是当年西门武夫的绝活:但凡那些武夫做的路,多少都有点奇巧,总让人有错觉——你以为你脚下的是平路,不!其实它是一个陡坡。你以为你在正常走路,却发现你越走,脚步越刹不住地往前冲,好似在下山。这,就是我们儿时的“扬州路”。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路都如此,只有入城的南、西两路都如此。想入城的人,要有走路的本事,才能从那里入城。否则,不是这样摔,就是那样伤。倘若伤了,还是有希望的:南门桥下,有个医馆,可以就近医疗。至于东门的入城处,那是东门高人干的活,路好走,就是那些幻道高人让你……城门难找。找得一头雾水——明明看到,就是摸不到。还不如走北门。北门的盐商和西门的武夫关系向来很好,所以,武夫们给他们做了条好走的运盐路。而西门和南门,不知情的驾驶员往往错误判断,不知道是在走下坡路,故而不能及时刹车,麻烦当然不小。所以这两条道路多次改造,改造至今,已经能通车了。其实,以前不能通车,不是路做得不好,而是太好了:这几条路原本就不是给人走,让车跑的,它们都是古代留下的城防工事。目的就是为了诱使敌人以为这是一条直通城门的平坦大路,开足马力直冲过来,哪晓得坡陡,刹不住,直路的尽头又是一个急转弯,结果连人带车一起飞出去,不费刀枪,先倒一批。而大虹桥的这条加速路,是幸福的。它是货运路。虽有异怪,但没陷阱。所以小车带着货物,不用车夫费力,已经一路加速。等车到了桥下时,速度已经极快。车夫此时调整好车头,手推车顺势上桥,然后,奇迹开始:车夫松开手,人和车自此分离。小车,倚仗惯性直冲上桥,而车夫则空着手在后面闲晃悠。车,一路自个儿上桥,一路减速,最后,慢慢爬上桥顶——无人驾驶。桥顶有一段平路。小车到了桥顶,仗着仅留的一点速度慢慢走,慢慢走——不用人推,自己走。走完这段平路,进入下桥坡段——依然无人驾驶。小车一路下桥,一路加速。下完桥,以高速沿着桥西那条笔直的路直冲前行——还是没人驾驶。小车一路前冲,一路减速,直到昔日盐商家门口,停下。——这一切,都无人驾驶。

儿时每天上幼儿园,从桥上走,看车夫们的这番操作很是津津有味。偶尔,有车夫超载,小车便冲不上桥顶。过桥不成,小车自动在上桥的坡段上停下,又退回到桥下。车夫只得在桥下卸掉超载部分,把车拉回十字路口,重新冲刺上桥。

后来,我上了中学,才知道这座桥的设计简直就是一道物理计算题。原理和过山车一样,用的是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只是现代人把这番机巧用在了娱乐上,而当年那武夫实在,直接用在了货运上。其过人的胆略以及对路桥的高度和长度的把握之精准,令人叹服。更让人不能忘怀的是,这座桥不设卡添哨,自动限载。只是遇上机动车,那就免谈了。毕竟,设计桥的那年头,大家都是用人力车,没想过机动车来了咋办。

站在今天看这座桥,它对机动车着实不友好:上桥难,大踩油门;下桥亦难,猛踩刹车。它就是一个拦路虎。但想想在那不燃汽油的年代,它的设计,不得不说,有你从外表无法看到的漂亮。

——下周五,我们再去看第二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