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个体户,日入过万66(1 / 2)

三人初次见面,没有什么地方可去。

一人搬一条凳子,坐在阳台上,趁着枫叶摇曳,谈论起个人对未来的规划。

樊文山侃侃而谈:

“我的未来很简单,就是想要成为一名音疗工程师,音疗是当今世界上最缺人才的行业,正处于行业的红利期。”

徐浇双手枕着头:

“我没感觉,我又不是考进来的。”

魁艺山和樊文山齐齐扭头:“那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进来的?”

徐浇挖了挖鼻孔:

“听说是什么特招,我其实也不清楚,不过好像只有工会的人才有。”

樊文山嘴巴张得大大的,扭头,盯着魁艺山:“那你是怎么进来的,艺山?”

“我倒是考进来的,不过不是他通过高考,而是走推荐信自主招生的方式。”

魁艺山说话时,也惊讶于徐浇的途径。

“啊,还有这种方式,我以为你们和我一样,都是通过高考考入红音的呢?”

樊文山显得很惊讶: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途径,我从来都没有听过。”

“啊?!”

徐浇更是惊讶:

“你居然没听过?”

樊文山:“我们那儿很封闭的,我说的是学习途径,我们只知道要通过高考去考,不知道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

魁艺山大概能够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前世,他就是一个本本分分通过高考上大学的人。

直到到了大学,才了解还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进入大学学习。

他说道:

“其实,你不了解也很正常,因为除了高考之外,其余途径都不是普通的途径,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等于无。”

樊文山点点头,表示认同,他好奇地问徐浇:

“徐浇,你说的那个工会是什么情况?”

徐浇挠挠头: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总之听说好处多多,加入其中能够获得一些普通人接触不到的资源,但是外地人很难加入。”

樊文山点点头,似乎并不在意,“我只需要好好学好音疗就好了,到时候每个月能有两万的工资也就知足了。”

看他如此憧憬,徐浇说道:

“其实音疗是个朝阳行业,只不过专业处于音乐学院当中,被作曲、演唱等明星专业掩盖了,对于很多人来说,音疗比作曲行业更有前途。”

魁艺山道:

“学音乐是需要很多钱的,比如请一个声乐五六星的老师,就要费不少钱。”

樊文山黯然神伤。

一个机构要签约一个声乐一星的老师,需要五十万,而这五十万则需要从学生身上赚回来。

所以,他能够考上红音非常不容易。

他岔开了话题:“在餐厅,你姐姐的话是什么意思?”

樊文山突然提起餐厅的事情,一时间让徐浇愣住了。

反问:“你真的不知道?”

“知道什么?”樊文山满脸疑惑。

徐浇眨动他那好看的眼睛,欲言又止,最后说道:“你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为什么?”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了,不再是高中,你太单纯了,我怕说出来会颠覆你的三观。”

魁艺山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

突然就对花花公子徐浇有了一个改观。

仅凭一句话,他就了解了樊文山的心性。

而且还能够察觉到所谓真相能对樊文山造成的冲击,这人远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轻浮。

樊文山那边却不服气地说道:

“你小子,太小看人了吧,我好歹也是大学生了,成年了,还有什么能颠覆三观的?”

徐浇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

“我们总以为自己已经迈入了某个阶段,其实只是身体刚好在不得不去的时空里到达了,比如大学,一直以来,只要按照正常的流程走,就一定会在十八岁结束的那个夏天迈入大学,可人到了大学,和心性达到大学水准,完全是两码事。”

他顿了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执行力、承受力等等,所以会有那么多的悔不当初,比如有一句话叫‘今天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随便拎出一个大学生,他都能给你解释得很合,可这句话并不是用来解释得,而是用来执行,真正要做到这句话的含义,唯有吃过社会的苦,才知道。”

樊文山:“这么说,你吃过社会的苦了?”

徐浇微微一笑:

“有一点人们总是搞错,那就是社会和学校,并不是只有出了学校才能接触到社会,之所以大家会有这样的印象,那是学生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了解社会,所以……”

徐浇生于富裕家庭,见过的事情,比樊文山见过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对世界的认识也比樊文山更加完整。

他的确是好心不忍破坏樊文山的纯洁。

樊文山却不依不饶,“怕什么,说来听听嘛。”

徐浇见他那样,还没见过褚雅婷外表美好的一面,即便冲击,也不会很大,况且迟早他都要面对,不如趁这个时机告诉他,引导他……于是说道:

“我姐的意思是,那个褚雅婷是个‘个体户’。”

“个体户!??”

樊文山更加不理解了:

“个体户有什么不好的,个人从事商业经营,自力更生,有什么问题吗?”

魁艺山听到‘个体户’这三个字时,就已经明白徐浇所指的是什么,于是补充说道:

“自力更生当然没问题,主要是她经营的资本就是本身,而这种行为在红武是违法的。”

“资本是本身?”樊文山还是不理解:“什么意思?”

两人说得很隐晦。

樊文山听不出来。

徐浇和魁艺山对看了一眼。

徐浇露出疑惑的眼神,问道:“文山,你小子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我是真的不明白你们在说什么。”樊文山笑道:“难道个体户还有别的意思?”

徐浇一本正经地开始解释:

“你知道在古代,有一种楼叫做青楼吧。”

樊文山点点头。

徐浇继续道:

“褚雅婷就相当于青楼里的那些花魁们,现在明白了吧。”

“那为是什么叫个体户?”

徐浇汗颜,感叹道:“我真不知道你小子是怎么考上红音的,阅读理解一定不及格吧。”

魁艺山解释:

“个体户,这个词不是官方的称呼,也不是她们自己给自己的称呼,而是顾客们给她们起的称呼,因为她们没有中间商,没有固定场所,主打一个情绪,而且都是打着兼职的旗号在做。”

“不要惹这样的人,她们只认钱不认人。”徐浇劝诫道。

“可她说她是大二的学生呀!”

樊文山显得震惊,都坐直了身体。

“你是不是以为,大学除了青春美好还是青春美好?”徐浇语气淡淡地问。

樊文山点点头。

徐浇说道:

“那就证明,你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是片面的,越是繁荣的城市,大学越乱,个体户也就越多。”

“那……”樊文山涨红着脸,犹犹豫豫地问:“怎么收费?”

“这就多了去了。”

徐浇似乎很了解地说道:“包夜就能花掉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褚雅婷大概是五千左右,比她好的就没有上限了,此外还有旅游单、宴会单、婚礼单、电影单等等。”

徐浇淡淡地说道:

“美是一种天生的资源,我认识一个人,大二,凭借一己之力,已经在京城买房了,超大!”

樊文山被震撼到,不可置信地问道:

“京城的房子,最便宜也得四五百万吧,超大的房子不得上千万?”

徐浇:“不停歇地营业,她的月收入最少是五十万,你自己去算一年多少钱。”

樊文山沉默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