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初见鲍老师(1 / 2)

“那段时间确实挺乱的,”孙瑞芬从回忆中回到了现实。“我总觉得如果许总和兆博士不走的话,XQ产品会做得更好。”

“而且如果FG的正式立项也能留在京研的话,不至于拖到去年产品才正式上市。”孙瑞芬继续补充到。

“哪有那么多假设啊。后来不是也很好么,陆续产品都做了出来。”

“那倒是,就怨那个章总,没眼光。”能感觉到,孙瑞芬说这话时,目光里还带着一丝恨意。

“谁都有局限性,等你到了那个位置,就能理解了。不过,他的黯然谢幕,也是一种必然,虽然经济上比较自由,可是事业生命也算提前结束了。”

二人边说边开车,回程的路上又一次感受到了京都杜家坎的威力,集中精力开车,也就不怎么聊工作的事情了。

虽然离开京都已经两年多了,林清对路况还算熟悉,没多久,就顺利地到了孙瑞芬提前订好的酒店,然后就是进京必修课——卤煮火烧,这也是二人共同的爱好。

大快朵颐后,两人步行回了酒店,路上随便聊点儿家里的事情,也算消消食,小别胜新婚,然后早早地就休息了。

第二天,洗漱完毕,吃完早餐,收拾好随身行李,退了房间,两人来到京都火车站附近的一家上岛咖啡,约在这里,既方便聊天,赶上饭点儿也可以吃点儿商务简餐,这也算二人多年的习惯了。

鲍老师已经提前到了,见面寒暄落座,点完饮品,鲍老师开始跟孙瑞芬聊起来。

林清主要是听,偶尔也插入一句话以示礼貌。边听边打量着鲍老师。五十岁上下的年纪,个子不算高,身板挺直,留着平头,眼神里面透露着热情和自信,声音也很有穿透力,操着南方普通话,很健谈。如果不是之前孙瑞芬简单介绍过鲍老师的背景,林清还真以为鲍老师是军人出身。

比较意外的是,鲍老师在季城的黄龙大学读的研究生,他一直在强调季城是第二故乡。这也让林清找到了可以融入到话题中的点,二人也很快消除了陌生感。

从两人的聊天中,林清大概梳理出了鲍老师后面的经历。

鲍老师加入YM公司之前就是做FG产品的,而加入YM公司,也是目的明确,为了FG产品去的,那时候,进口FG产品大行其道,同SYM的XQ产品一样,罗雅贝西四大家,尤其是罗氏的产品,占据着几乎全部的市场份额,国产产品还是一片空白。他认为,FG产品前景不可限量,恰在此时,YM公司也开始了FG产品的研发。

考虑到京都研究院的技术实力比较强,所以将项目的预研放在这里,为此招聘鲍老师作为项目经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