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是一段过往(二)(2 / 2)

世界上第一款XQ产品是库尔特公司研发的,基于库尔特原理,首次实现了血细胞的仪器识别,后面经历了三分类、光学五分类和核酸荧光染色五分类几个技术阶段。

库尔特原理,解决的是准确计数的问题。三分类到光学五分类,解决的是血细胞分类的问题。

而再往后发展,主要解决的是异形血细胞的干扰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血液疾病的初筛,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光学五分类很难识别出异形淋巴细胞,在这类机型作为绝对主力机型的年代,曾经出现过大量的白血病误诊案例。很多人把问题归结在医院的水平不行,但医院确实有些冤枉。这不是医院的诊疗水平问题,而是仪器的检测原理导致的。

世界上几家主要的IVD厂商,在光学五分类的基础上,各显神通,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解决这个问题。这其中,东洋国的SYM公司推出的核酸荧光染色五分类方案,临床符合性最好,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十几年,SYM在XQ产品领域一家独大,并依托XQ产品进行了深度的市场布局,一跃成为临检专业领域最大的跨国公司。

而是否具备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就被业内作为高端XQ仪器的评判标准。

面对SYM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巨大的现实意义,国内数以万计的二甲级以上医院纷纷花巨资采购更新设备,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为日后的使用付出高昂的试剂和售后维护费用。SYM公司和国内的经销商体系,分享了技术创新的成果和独此一家的红利,即便到现在,各地那些已经“巨无霸”级的检验产品经销商,过去的历史中,基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XQ产品研发的YM公司,在当时已经完成了光学五分类XQ设备的技术积累,面对着SYM公司的对于技术的垄断以及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决心突破这一战略性产品。而这一历史使命,就落到了京都研究院,落到了许总带领的核心研发团队肩上。

除了基本的技术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突破跨国企业的专利封锁,这种感受,就是你明知道路在那里,却不能走,只能自己用脚在趟出一条路来。

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YM公司,还是许总的研发团队,都是值得尊敬的。

在那个年代,这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的,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全身心投入,需要承受迟迟没有成果而遭受的非议和白眼,更需要承受项目失败而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而这一切,随着许总的离开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似乎结局已定。

这个时候,孙瑞芬所在的算法组,六个人走了四个,其中包括她很敬重的兆博士。她也开始不淡定了。

作为医学检验的毕业生,还有多年医院检验科的工作经历,找工作是不难的。于是,投了几个简历,其中ZX公司的临床应用支持岗位,她最感兴趣。

因为工作地点比较远,加上孙瑞芬那时对于林清是比较依赖的,收到了Offer,下班回家后跟林清商量了起来。

林清听完对新工作的介绍,他能感觉到孙瑞芬是比较犹豫的。于是,在慎重考虑后,林清开口了:“老婆,我觉得你应该在YM坚持下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