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GT公司(1 / 2)

孙瑞芬坐在副驾驶上,说着她所了解的GT公司。

“GT公司是2004年成立的,主要做FG产品,创始人是一位当时业内知名的生物医学研究人员。”

“从成立时间上说,GT公司是最早进行FG产品研发的公司之一,在业内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尤其是在妇产和生殖检验领域,GT的产品是有一定的市场的,国内很多妇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都有GT的产品。”

“现在的老板段总,应该是创始人的儿子,创二代了。我朋友介绍说,他是从美丽国留学归来的,生物学博士,带着专利项目回来的。据说导师还得过诺贝尔奖。”

“这行业真是藏龙卧虎,高手如云啊。”林清应和着孙瑞芬的话:“照你这么说,GT公司的确实资历挺深的,应该研发能力也比较强。不过同时期的几个FG厂家都已经上市了,怎么GT公司还是不温不火的,还得请你去做营销?”

“可能是经营理念的原因,不融资,也不做股权激励。只靠市场的自然开拓和发展,肯定慢。”

“也是,那些年能有技术成果转化的意识就很领先了,对于那时候的科技人员来说,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对资本市场持保守态度。融资上市可能都比较遥远。什么是板式FG?”林清说道。

“板式FG是FG产品的一种,FG产品从技术平台上说,分成板式和管式,但这都是俗称,不够准确,不能完整的体现出FG平台的原理”孙瑞芬顺口回答到。“行啊,林清,已经了解到这些了。”

“我们过去在实验室做免疫项目的时候,用的是Elisa,一个孔一个孔加样,然后还得洗板,说是洗,经常就是在砸,可痛苦了。你如果去Elisa为主的实验室,总能听到咣咣的声音,就是干这个呢。板式FG就是把这个过程做成半自动或者全自动了。GT的产品,确实是板式的。”

“哦,不懂。”林清听着有点儿头大,尽力脑补着实验室的场景。“等有机会看看你们做实验就知道了。那管式FG呢?哪个更先进?”

“管式FG的反应是在杯子里,灵敏度比板式FG要好很多,而且反应过程也好简单很多,容易做成自动化。管式FG基本就是为了医学检验研发的,对常见的医学检验项目来说,更加先进、效率更高;但是对于不常见的项目,就不一定了,尤其是研发和推广成本,会很高。”

“板式FG在原来的Elisa基础上做的改造升级,更多的是机械上的,研发投入不高,仪器可以OEM,国内有个厂家叫KSM,就是靠给其他厂家代工板式FG仪器发展起来的。”

“而管式FG就需要进行全新的研发了,试剂和仪器要做好配套,注册验证也比较麻烦。所以一般公司也很难做出来。这个领域,一直是进口产品为主,罗、雅、贝、西四大家。”

“国产的第一家是NCY,从10年左右把仪器和试剂做出来,到现在年销售额已经快10个亿了,据说快上市了。”

“YM的FG产品,从09年开始立项,一直到去年,产品才算成型上市。据说差点没做出来。你就知道管式FG有多难了。”

“现在主流的FG产品都属于管式FG。你看这些厂家,在行业里基本上都是风生水起的。市场和资本都在追捧他们。”

林清听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一些:“哦,那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板式FG可以看作是Elisa到化学FG产品中间的过渡性产品。GT公司虽然起步比较早,但是受限于当时国内的技术积累水平,只能选择了一个不算先进的技术平台,也算是现在遇到发展瓶颈的一个原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