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关于炒饭的碎碎念(1 / 2)

羡慕会做菜的人。朋友圈里有很多,经常摆拍三餐,我却看不厌。

也很喜欢看别人做菜,虽然最开始并没有这个兴趣。

那个时候刚到美东,有时间就跟着电视节目练口语。经常会翻到foodchannel,也经常会看到一档节目,某大厨现场烹饪讲解,观众在台下看着。刚开始看到,会很快地换台。觉得烧菜嘛就该好好烧,围着一群人看着吵吵闹闹,简直匪夷所思。

再后来,偶然会看到,每次大厨将切好的蒜瓣丢进油锅里的时候,观众中间都会爆发出欢呼、口哨和掌声,甚至会有人起立鼓掌,脸上是情真意切的激动……这就更难理解了,为了下油锅的大蒜喝彩,西方人的思想境界果真不太容易捉摸……当然是立刻果断换台。

后来,应该是某一年的除夕,不能回国,和几位友人聚在其中一人的家中。主人掌勺,客人带冷餐甜点酒水之类。

我去厨房打下手,无非是递个调料,洗个碗碟。甚至记不得当时那位朋友烧得是什么菜,但很清楚记得,烟火燎香之间,几个蒜瓣被丢进去,刺啦一声过后,瞬间生起的香气,让人生出的错觉。

狭小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腕上带着两块手表炒菜的父亲,趁着热菜没出锅的间隙,在一旁给我编麻花辫的母亲……虽然那之间的话语、甚至神情都模糊不清,但就是这个味道,当时也在鼻端缭绕。

所以喝彩、起身、鼓掌,大约其实是为了某一些片段的气味、光影。也许是彼时面上的笑容,沾着汤汁的手,流转在碗碟间的无声又无处不在的亲密。

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贪恋的,是蒜香爆炒时的香气,汤汁入口的惊艳。

回来以后客居沪上,食材的采购便捷了许多,选择的范围也立刻宽广,但还是没有激发自己动手的兴趣。

有一次经过某店铺,对了,好像叫日食记。里面一面墙大的显示屏,一直在放姜叔烹饪各种美食,他的那只叫酥饼的猫,时不时抢镜。

摇滚的番茄打卤面,等你长大的青菜,落满星星的水信玄饼,孤独的酱猪脚……

通常是只有手部的特写,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地洗切、调味、翻炒、蒸煮,用细巧的木勺淋入酱汁,指间拈着雪粒般的盐……

小的炉,刚刚好的火候,汤汁翻滚,烟气浮腾……静好的不太真实,又偏偏是最自在寻常的人间烟火。

不知不觉看了小半天,回过神的时候,早就错过了下午的预约。索性,又看了接下来一个小半天。

后来,店员大概是打开了音响,原本只有画面的图像,立刻有了丰富的声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