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再访(1 / 2)

有了周家做靠山,陈兴对外扩张的势头更加迅猛。大量招募流民和购买奴仆。不断的开垦荒地和发展近海捕鱼业。除了原来的6个县,在周家的帮助下,更把买卖做到了姑幕、诸县、东武、临沂,以及青州郡的平昌、泰山郡的费国。

时间转眼到了初平三年(192年)五月,陈兴终于收到了吕布杀死董卓的消息。于是陈兴便跟着队伍去了莒县,然后再和徐盛去了阳都。

陈兴与徐盛的关系,经过一年的相处后变的亲密无间。

陈兴到达阳都后,便安排吕壮,许敏去酒馆打听消息,主要是天下各诸侯的走向。然后便和吕安带着礼物前去诸葛家拜访。

陈兴递上拜帖,然后门房便转身回去屋内禀告。这时诸葛瑾正要出门,往门口的方向走去。刚好遇见进来禀告的门房。见到门房正往内院走去,他便出声叫住了门房。

“如此匆忙,是何人的拜帖啊?”诸葛瑾问道。

门房恭敬回答道:“回禀大公子,是海曲陈公子求见二公子”。

诸葛瑾想到那个有点狂妄的少年,便来了兴致。他对门房道:“把拜帖给我吧”。

门房递上拜帖,便行礼恭敬退下了。

诸葛瑾带着拜帖,饶有兴致的来到书房。此时诸葛亮正在书房看书。诸葛瑾便上前和诸葛亮道:“二弟,这海曲陈兴又来找你了。”说罢便把拜帖递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拜帖,读过后轻放在桌案上。“应是知道了吕布已杀死董卓,所以特意前来的。”诸葛亮道。

诸葛瑾道:“那这次二弟打算见一下吗?”

诸葛亮道:“劳烦大哥替小弟走一趟,就说我偶感风寒,身体抱恙,不便相见”。

诸葛瑾道:“陈兴当时预言有三个,而如今其一已经实现。假如余下皆准,那正说明陈兴乃天命所归。二弟是否考虑先见一面呢?”

诸葛亮摇了摇头,回道:“我等平日研习经学,皆因心存报国之志。怎可因怪力乱神之说而弃之。我等应以乐毅、管仲为楷模,拨乱反正,定国安民。不应存非分之想”。

诸葛瑾叹道:“二弟心向汉室,感念大汉恩德,乃忠心也。然而天下群雄迭起,百姓流离失所,更需领路之人。如若陈兴真乃天命所归,我等应助其夺得天下,还天下太平”。

末了诸葛瑾又补充道:“读圣贤书者,皆知尧让于舜,而舜则让于大禹。其皆以贤德著称。如今天下大乱,皆因桓灵二帝贤德败坏。二弟当放眼天下,择一明主。”说罢,便转身离开了书房。

对于大哥的话,诸葛亮没有反驳。毕竟他目前还没离开过阳都,还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没见识过底层民众的艰苦,加之年少,更向往和仰慕古之贤者。而诸葛瑾比诸葛亮大七岁,经历更多,更了解这个社会的黑暗。

诸葛瑾走出大门,便看见站在门前的陈兴。陈兴见是诸葛瑾出来,连忙拱手,恭敬道:“诸葛兄,晚辈有礼了”。

诸葛瑾没想到陈兴会放低姿态以晚辈自居,不过想到陈兴与诸葛亮同岁,且家世比不上自己,确实应该如此,便不再纠结陈兴的态度了。

诸葛瑾回礼道:“陈公子远道而来,本应接待,奈何我二弟偶感风寒,身体抱恙,正卧床休养,实属抱歉”。

陈兴听后,紧张道:“是否已请郎中照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