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海岛小夫妻,养崽撩夫甜蜜蜜_分节阅读_第41节(1 / 2)

  虽然说三十号的读书会都要发言,江嘉意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那天她只是个陪衬。

  陪衬要有陪衬的自觉,她随便说几句糊弄过去就行了,总不能挡了人家主角的光。

  所以她没去弄那些高大上的,而是随便找了一篇报纸上关于鼓励女孩子读书的文章,准备到时候谈谈这个。

  这段时间同孟菊英聊天,江嘉意发现这个嫂子别的方面都还好,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太严重。

  她家月月已经年满七岁了,到现在还没有上学。

  在老家不上学也就算了,可看她那样子即便随军后也没有想让月月入学的意思。

  问就是“让她一个小姑娘去市里上学不放心!”

  其实江嘉意知道,哪里是不放心?分明是舍不得那三十几块钱一学期的书本费,伙食费还有来回的轮渡费。

  从云州岛到南江市轮渡单程一毛钱/次,一天就是两毛钱,一个月差不多要六块钱。

  这个价格对于普通渔民来说确实很贵,非必要渔民们轻易也不离岛。

  但是林政委属于正营职干部,在现在套的是17级干部标准,也就是一个月他的基本工资就有101元,这还不算各种补贴。

  南江属于边防地区,有备战任务,所以有很高的地区补助,他们平时的餐补在全军范围内也是挂最高档。

  加上出差有补助,出海有补助……

  林政委一个月杂七杂八算下来拿到手的钱怎么也在150块上下。

  江嘉意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还是当初陆安清给她科普的。

  主要是想向她证明自己的工资能够负担得起她稍显“奢侈”的生活标准,让她不用在做饭的时候放不开手脚。

  江嘉意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林政委两口子供养月月一个孩子读书,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江嘉意不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她也没想着要怎么去为了人家孩子据理力争。

  但她毕竟是来自于后世,来自于已经基本全面消灭了文盲的世界。

  实在不愿意看着那么聪明的小姑娘因为母亲的短视而耽误了。

  要是可以,她希望为月月去努力一把,为她敲开一扇门,让她将来的路走得更平坦一些。

  除了准备读书会的事,江嘉意还在准备继续要投的稿子。

  之前寄去京城的那个稿子估计现在编辑部已经收到了,但是还没有回音。

  她也不能一直干等,就将收集的素材重新整理了下,又写了两篇。

  这两篇,她准备一篇寄给一本叫做《新风尚》的杂志,一篇寄给《南江日报》。

  寄给《新风尚》杂志的稿子类型和之前投往《京城晚报》的差不多,主打一个内容新奇有趣。

  而寄往《南江日报》的那篇,江嘉意则花了些小心思。

  那不是普通的叙述性文章,而是一个食谱。

  当然,肯定不是普通食谱,而是以多格漫画的手法将蒜蓉开边虾的做法、步骤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

  她画得非常细,不说最后成品展示时那盘虾看着多让人垂涎欲滴,单说过程,连用几汤匙酱油,几汤匙糖、盐都画得清清楚楚。

  主打能看到报纸的人都能跟着做下来,哪怕不太识字都不影响。

  她之所以会采用这样的形式投稿,实在是动了脑子的。

  江嘉意上次进城就发现了,虽然这边的海鲜品种极为多,品质也很好,可实际上无论云州岛还是南江市的人都不怎么会做着吃。

  她之前在市场小吃铺特意看了,这边对待海鲜基本上就是两个吃法,要么水煮要么蒸。

  当然,这跟大环境有关。

  之前大家都太穷了,穷得能吃饱肚子就觉得幸福无边,根本不会去考虑吃好的问题。

  也没钱去买那些调料。

  可她觉得,随着国力强大,这样的情况必然会得到改善。

  例如与云州岛一水相隔的南江市,从和周围人聊天她得知,那边已经有一些诸如纺织厂,罐头加工厂这样的轻工业产业了。

  有了这些产业,那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会提高很快。

  人们日子过得好了,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肯定是吃穿。

  穿没办法,现在还是计划经济,想买件漂亮衣服都很难。

  可解决不了穿的,就更应该想想怎么吃得好一点了!

  虾,在南江市也并非稀罕物,老百姓们都买得起。

  蒜蓉开边虾,做法虽然稍微复杂一点,但调料简单,也都买得到,买得起。

  属于完完全全可以复刻的。

  所以,江嘉意觉得这样的食谱被采用的可能性会很高。

  加上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在这种时候刊登出来,给老百姓的年夜饭增加一个新花样,想来编辑们也不会拒绝。

  画完最后一笔,江嘉意将画稿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确定没有任何的错漏之处,与之前一样,拿出相机,给作品拍照留底,然后放入已经写好了地址的信封封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