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刘协求助63(2 / 2)

接着,刘协开始安排具体的行动细节。他决定利用一次宴请群臣的机会,作为行动的突破口。他邀请了内务大总管苏贤、大臣杨彪、大臣孔融、大臣董承等人参加这次宴请,同时也暗中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在宴会上待命。

在宴请当天,刘协故意与这些大臣们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他巧妙地引导话题,让这些大臣们放松警惕。同时,他的亲信们也在一旁观察着形势,等待着动手的时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大臣们渐渐地喝多了,开始失去了理智。此时,刘协的亲信们抓住了机会,突然发动攻击,将这些大臣们制服。刘协亲自下令将他们秘密杀害,以消除未来可能的威胁。

完成了清君侧的行动后,刘协立即召集了剩余的大臣和将领,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放弃许昌城,带领全部部众赶赴汝阳瑞云山。他解释了自己的考虑和计划,强调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得到刘备的援助,共同对抗董卓的侵略。

大臣们虽然有些惊讶和担忧,但他们也理解刘协的决定。他们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于是,他们纷纷表示支持刘协的决定,并愿意跟随他一起前往汝阳瑞云山。

刘协的行动得到了迅速的执行。他带领着剩余的大臣和将领,以及500余名士兵,悄悄地离开了许昌城,逃往汝阳瑞云山。

与此同时,刘备也得知了刘协的行动,他立刻派出大军前往接应。两军终于来到瑞云山。

经过这次事件,刘协和刘备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他们共同面对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共同取得了胜利。他们深知,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保卫大汉的江山。

而刘协也因为这次事件而变得更加成熟和果断。他意识到,作为一个皇帝,他必须具备坚定的意志和果断的行动力。他开始更加注重选拔和培养人才,加强中央集权,为汉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徐孝璞在见到刘协后,恭敬地行了君臣之礼,然后向刘协汇报了当前的情况。他首先提到了瑞云山尚未有一个威武霸气的名字,这对于建立新的政权和树立威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建议刘协能够为这座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以彰显大汉的威严和气势。

接着,徐孝璞又提到了朝廷文武大臣尚有空缺的问题。他指出,一个稳定的政权需要有一批优秀的官员来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他建议刘协尽快选拔和任命合适的人选,填补这些空缺,以确保朝廷的正常运转和国家的稳定。这就是妥妥的想为瑞云山打造名声,为自己谋求福利的呀!

刘协听了徐孝璞的建议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知道徐孝璞是一个有见识和谋略的人,他的建议是出于对国家和朝廷的关心。于是,他开始思考为瑞云山起名的问题,同时也开始考虑如何选拔和任命文武大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协与徐孝璞刘备一起商讨了许多国家大事。他们共同规划了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汉献帝终于作出了决定。他让一位新提拔上来的大内总管宣读了诏书。诏书的内容大致如下:

1. 任命刘备为文官总理大臣,主管政治和内政建设。刘备作为汉朝皇室的血脉,一直以来都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他的任命旨在稳定汉朝的政治局势,推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2. 任命徐孝璞为武将兵马大元帅,主管军事和防御工作。徐孝璞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的任命将确保汉朝军队的战斗力和防御能力得到提升。他将负责指挥军队,保卫国家安全。

3. 任命关羽为副元帅,协助徐孝璞。关羽作为刘备的得力助手,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度使他成为徐孝璞的理想搭档。他将协助徐孝璞指挥军队,共同保卫国家。

4. 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分别担任各兵种主管大将军。这些将领都是经验丰富、武艺高强的将领,他们的任命将确保汉朝军队的各个兵种都得到有效的指挥和管理。

5. 任命卿月主管贸易的官员。卿月作为一位有商业头脑的官员,他的任命将有助于推动汉朝的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6. 蔡文姬为军师。蔡文姬不仅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性,还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军事顾问。她的任命将为汉朝的军事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余官员也一一任命。

此外,汉献帝还下令将瑞云山改名为“龙隐山”,寓意着他们要在这里隐藏龙气,积蓄力量,以期未来能够振兴汉朝。

同时,他还将他们所在的城市赐名为“龙兴城”,寓意着这里是汉朝复兴的希望所在。

这些任命人员主要是从徐孝璞和刘备的部下当中选拔的。这些任命和更名的举措,不仅彰显了汉献帝的英明和决断力,也为汉朝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献帝也不傻,“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刘协、徐孝璞刘备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汉朝有望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