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耳提面命26(2 / 2)

洪天泽不禁有些泄气:“虽堪驱驰,算不上良驹,可是两淮乃是翼蔽江南的要害之地,怎会如此?”

李庭芝点点头,“来人,去书房取舆图来。”

洪继业喜道:“祥甫莫非要教天泽行军布阵之法?”

李庭芝笑答:“非也非也,只是想借舆图来讲的更通透些。”

说话之间,家仆将舆图奉上,李庭芝在几案上徐徐展开,示意洪天泽上前观看,指着图上一点,“此处是扬州,下方乃是长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内,李庭芝先将舆图上大宋周边诸国的情形讲述一遍,随后便把重点放在蒙宋对峙。

洪天泽看过的地图既多又高级,看宋朝的舆图属于降维打击,稍稍琢磨一下个中差异便懂了。

李庭芝的讲解重在军事,洪天泽毕竟初涉军事,新鲜又有趣,听得津津有味,洪继业和洪承祖两兄弟年轻时便走遍天下,再看舆图如同故地重游一般,倒也不觉得乏味。唯有洪青荻母女二人,听得索然无味,好在灵儿想着看表兄演示“神力”,强打精神等着。

讲解完之后,李庭芝反问:“天泽,依你看,我朝的骑兵何处最多?”

洪天泽低头沉思一会,试探着回答:“莫非是淮南西路和京西南路?”

“原因何在?”

“原因有二:其一,自金朝至今,金军蒙古军屡次南侵,从未在淮南东路讨得便宜;其二,淮南西路与京西南路河川较少,地势平易,利于骑兵突驰。”

“贤侄所言在理。”

李庭芝微微颔首,手捻长髯,面露得意之色,“此前蒙军也曾想迂回大理,掩袭我大宋侧后,可惜未曾得手。嘿嘿,敌酋蒙哥汗亲率大军,妄图先取四川,再沿江顺流而下,直取江南,呵呵,结果出师未捷,一命呜呼在钓鱼城下。”

“蒙古鞑子黔驴技穷,必将故技重施,以重兵突进中原,淮南西路与京西南路首当其冲,故而朝廷自然要多配骑兵。”

李庭芝乃是大宋宿将,战功卓着,经他一番详解,洪天泽自感见识陡增,不禁连连点头,望向姑丈的目光满是敬佩。

李庭芝哈哈大笑,继续引导好学的少年,“天泽,假使用一个字来来概括我大宋防御之策,当用何字?”

天泽对两宋历史早已谙熟于胸,装模做样在舆图之上反复端详了许久,待得抬起头时,脸上满是兴奋之色,“水!”

“哈哈,天泽,你果然聪明过人啊!好好好!”

李庭芝满面欣慰,另外三位长辈互相看了看,俱是喜形于色。

“但凡我军据守之要冲,要么有水道直达,要么近在咫尺。你们看,我军东有运河联结黄淮,中间寿春背靠巢湖,西有襄阳控扼汉水,三地由长江连成一体,而我朝水军又远非蒙古所能比拟,可谓如鱼得水。天泽啊,你且记下,今后如若领兵打仗,只要距水道三日之内,便可进退自如,而蒙军反倒投鼠忌器,不敢过于造次。”

洪天泽正色答道:“孩儿记下了——我们八庄盟正在重修堡寨,要把通往洪泽湖的水道拓宽、加深。”

李庭芝点点头,“还要切记,堡寨宜高不宜矮,宜小不宜大——越高越小防御起来疏漏之处越少,守军的消耗也少,更能持久。”

洪承祖笑道:“这个倒是容易做到,我们家庄子是最大的了,也不过几千口而已,算不上很大。”

李庭芝摇摇头:“兄长,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洪天泽帮忙解释:“姑丈的意思是说,咱们庄子修造的太大了,修造的更高更小才利于固守。”

李庭芝点点头,将目光投向院子外面的夜空,叹道:“乡村堡寨都好办,最难守的便是扬州、临安、襄阳这等通州大邑,城池巨大,人口众多,一旦被围,只要外无援兵,很快便会粮草不济、油尽灯枯。”

喜欢大宋天朝之裂变裂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