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白衣观天13(1 / 2)

第十三章 白衣观天

白衣疏月是真的不见了,起码在萧慕言能够感知的范围内,没有丝毫白衣疏月的气息。不再傻傻站着的萧慕言走进了亭子,坐在白衣疏月刚刚坐的位置,看着她刚刚看的风景,此刻凤仪湖的湖面依然静的像一面镜子。

数千年来习武之人,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许多人穷极一生无外乎是在探寻武道巅峰,但能够到达山巅的却是寥寥无几。萧慕言十三岁入长生,十七岁入无为,十九岁入金刚,未到及冠便将一品三境全部收入囊中,放眼整个武林,有此天赋和修为者自然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别说三境连其中之一都望尘莫及,拥一品双境的人倒是有,但也屈指可数,而只有一品一境的也不过百人而已,所以白衣疏月才会感叹萧慕言的天资。当然并不是说拥一品三境之人就举世无双、天下无敌,而是指能将此三境一起修成的人潜力无限,未来可期!除了师父和师兄,萧慕言从未向他人提及自身的修为,但白衣疏月却一眼洞穿,本就对高深莫测的白衣疏月惊叹的萧慕言,此刻更是再上一层楼。

千年来根据习武之人的修为,武林中将武学境界由高到低分为观天、山海、一到九品。更是根据武力值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九品可看家护院;八品可县衙做差;七品可入伍从军;六品可入局走镖;五品可飞檐走壁;四品可仗剑江湖;三品可入朝为官;二品可开宗立派;一品三境中:金刚力大无穷、金刚不坏,长生内力雄厚、真气绵长、无为变化莫测,见招拆招;山海境搬山挪海,观自在;观天境登峰造极,翻手云覆手雨。

金刚、长生、无为,三者皆为一品,并无高低之分。区别在于:一、佛家习武之人入一品必是金刚;道家习武之人入一品必是长生;儒家习武之人入一品必是长生;二、佛、道、儒三家习武之人入一品之后,不可在修其他两家的一品境。就像一个入了一品的和尚这一辈子只能是金刚,无法在修长生和无为;三、世人习武入一品,或金刚、或长生、或无为。哪怕是同门师兄弟入了一品,也许一个是金刚、一个是长生、一个是无为。同时作为世人假若一品入了金刚,之后依然可修长生或无为,所以才会有一品双境和一品三境之人;四、并不是说有了一品双境或三境,就一定打得过只有一境的人,重点不在多而在于精,金刚练到巅峰境界一样可以打败境界不高,有长生和无为的双境之人。浩浩武学,博大精深,划分境界都如此繁琐,更别说日复一日的修炼!所以有人练了一辈子,三品不足,四品有余,或许就已欣喜若狂。而入了二品便会被世人称为小宗师,也有了开宗立派的本钱,江湖扬名!

一品之上是山海,山海之巅可观天!

天下之大,一品者区区百人而已;山海之人更是世间难寻,出手便有搬山挪海之威;而观天者,更是天下罕有,驭天地之力,一人当万军。

入观天者,天下前十!

东方朝阳升起,湖面波光粼粼,萧慕言就静静的坐在那里,整整坐了一夜。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蓦然起身,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洒进波光粼粼的湖里,萧慕言轻轻擦掉嘴边是残血,莞尔一笑喃喃自语:“白衣疏月,山海之巅,或已观天!”

凤仪城东有一个馄饨摊,卖馄饨的老两口卖了一辈子馄饨。每次来凤仪城,萧慕言都会吃上一碗,馄饨好吃,老两口更合心意。老头性子慢,馄饨包的也慢,每当吃馄饨的人多了,急性子的老太婆就会破口大骂,骂老头是骡子跑不快,老头也不烦恼,只是嘿嘿一乐。这边刚骂完,转头老太婆又会端茶倒水,一脸心疼的说:“累不累,累了就歇歇,不行咱们今天早点收摊”。萧慕言喜欢这种相处,他认为比那些才子佳人实在强出太多。每次萧慕言都会多给几钱银子,所以老两口对他印象很深。萧慕言吃完离开,老太婆不由惋惜地对老头说:“可惜了,长的这么俊,居然做了和尚!”老头又是嘿嘿一乐。

离开馄饨摊,萧慕言寻了一家安静的客栈,开了一间上房,放好昨晚买的那堆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一睡便是一天。

黄昏起床,换了一家酒楼,为了不再出现昨天的尴尬,既没点酒也没点肉,一楼选了个靠窗的位置,随意点了几个素菜。也许是没那么饿,也许是周围人很多,今晚的小王爷细嚼慢咽,吃相极其优雅,像极了一个真和尚。吃完也不着急离开,又点了一壶好茶,一个人坐在那自斟自饮。一个时辰之后,丢下银子离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