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闹热(1 / 2)

老家一般都是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和年味祭拜活动比较多,我们回去时刚好碰到楼下的地头老爷庙举办活动,请了潮剧团表演,潮剧也是我们的一大瑰宝,在潮汕地区,曾经涌现一大班老一辈艺术家,他们影响力很大,甚至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还有由于世界华人的数量庞大,有时优秀的潮剧团甚至出国巡演。

可以说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潮州大锣鼓,丑、净、旦等不同的角色渲染,演员敬业的演出,把独具地方特色的潮剧,推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寒士从小也特别喜欢潮剧,有时也会学着哼几句,喜欢画潮剧演员,把他们的模样画出来后,涂上颜色,再把他们摆出来,编剧瞎哼着。有时也会拿盒象棋,摆弄旗子,就像戏台上走动的人。潮剧其实有很多优秀作品传承的,像《桃花渡》、《张春郎削发》、《柴房会》、《春香传》等。

记得小时,寒士常常很早就吃完饭,搬个凳子去覇座位呢!有一次,由于顽皮还跳上戏台看那演出的刀,结果被理事会的管理员从后面用竹竿捅了一下,还好不严重。为这事他姐还骂了那管理员一顿,印象中估计那管理员有点傻冒。

寒士今天带小孩去看大戏,他们本想进庙里祭拜,不过去到发现水泄不通,只好作罢。刚好戏开场了,台上的皇帝黄袍加身,唱着屏幕上的台词,声音挺好的,就是喇叭音响有点受不了。除了这种大戏,记得以前还有种竹枝潮剧,2个人在下面用竹枝拉着木纸人动,木纸人穿着潮剧服饰。下面操作的人边唱,或者用原先录好的播放,他们配合用2支木枝控制木偶演员表演动作,这种表演形式其实很有特色的,不过可能赚不了什么钱,艺人不愿意再表演,基本失去了传承。

“爸爸,我们回去吧。”

儿子好像没了观看的耐心。

其实我觉得很多年没看大戏了,这庙里的香火应该很旺的,庙里供奉的是三山国王老爷,三位神仙在潮汕地区,惠州地区,香港地区也是很有名的,全世界有16000多座庙宇,因为他们的神迹是在潮汕,所以成了护佑一方的大神明。相传,三山国王是三位山神,显迹于隋,受封于宋,帮助过隋朝和宋朝的皇帝平定天下,又护佑了管辖的百姓平安,功德无量。巾、独、明三山至今巍峨挺立于茫茫乾坤。据说,在平定叛军中,红脸的三王爷被宋太祖敕封居庙堂中位。这在古代的封建体制下是极为罕见的,可见被朝廷所重视。教书先生出身的大王爷只能落坐一侧。在祖庙揭西河婆,三座山确是独立存在的,每位老爷都有自己修道成神的证道之所,也是各有一个天然的山洞。那里也是三山国王老爷的祖上庙。所以一般,三山神庙的香火是很旺的,加上人丁钱供奉,请一帮潮剧团来表演,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如果真正的大闹热,要数过完年不久的双忠圣王老爷的双忠文化节,10万人的队伍,堪比营老爷的天花板,什么笛套音乐队、英歌队、舞龙舞狮队、标旗队、花车队等等,那个场面,才叫热闹。还有妈祖、南桂坊伯公等,都会择日出游。在出巡队伍中,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源于汉代的编钟,融入地方特色后演绎的精彩。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还去了灵山寺,向孩子启迪唐宋八家之韩文公和大颠和尚的故事,感受暮鼓晨钟的纯净,看留衣亭内,历史如风刻在悬挂与亭的联文今韵。

韩文公在潮汕的影响力挺大的,在潮州还有韩文公祠纪念这位大文豪为民驱鳄鱼、开蛮荒之风化、教民农桑之拳拳赤心。

本土有名的海门莲花峰我们也重游了一趟,大宋丞相脚踏巨石,等帝归舟的历史还在这片土地上赓续传唱,那巨石化莲开的神奇,那千变万化的海浪、那倚海静立的书院,都是岁月的见证,只不过它们不再见证血腥与悲凉,而是脚下土地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