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易相4201(1 / 2)

这回胡阴阳碰了个大钉子。他不知道朱元璋有个规矩,从不吃宫外带进的药物,他怕有人谋害他。胡维庸更不知道皇上是靠常年吃‘龙蛋’来解决壮阳的问题。胡维庸听皇上让他拿走‘壮阳丸’,只得拿回来讪讪地说:“那我就拿回去放好,今后皇上若需要就给臣说一声。这个东西只要吃上三盒,就会有奇特效果。不管怎么说,皇上也应多休息,善保龙体才是。”</p>

皇上叹了一口气说道:“没有办法呵,谁叫朕是一国之君?现在朕才知道,皇上这差事是个苦差事,丞相也不是轻松的勾当,怪不得,朕叫有些人当丞相他不愿干。”皇上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说道,“这才是聪明之举,才是聪明的人。”</p>

胡维庸知道,皇上所说的‘有些人’是指刘伯温,胡维庸马上别有用心地说道:“皇上,他不是什么聪明的人,他纯粹是奸滑之徒,存心不为皇上分忧解愁,存心不为皇上所用。”</p>

“存心不为朕所用?”皇上觉得胡维庸这句话正击中要害,就看着胡维庸说道,“那该怎样处置呢?”</p>

胡维庸握紧右拳恶狠狠地说道:“诛其身而殁其家。皇上怎么忘了这个办法?”</p>

“诛其身而殁其家?”皇上想了一下说道,“不,现在这个口号不能这样提了,要根据大明律法办事,刑法要讲所犯何罪?有证据才行,要以罪定罚,再说他是三教共举的人,我这样作无法向天下人交待。你要广泛收集些证据才行。”</p>

“还是皇上考虑得周到。”胡维庸听出来了,皇上不是不想惩治刘伯温,是缺少证据,他忽然灵机一动地说:“万岁爷,微臣有个想法,不知对不对,为了整顿吏治,严肃纲纪,惩治腐败,广开言路,我们可以在朝里设置一个举罪箱,专门检举那些不法之徒,我这个想法对不对,请皇上明示。”</p>

“好哇!这是个好办法。很新鲜。”皇上听了很高兴,笑眯眯地说,“谁说你胡维庸的脑袋想不岀好主意?这个主意就不错嘛。”</p>

胡维庸谄笑着说:“这都是皇上教导的结果。就算是再笨的人在皇上身边,受皇上的薰陶、教诲,也会变得聪明起来。”</p>

皇上听了,心中很是高兴和受用,就说道:“胡爱卿,你是丞相,‘举罪箱’之事就由你负责收集和整理材料,你去办吧。”</p>

举罪箱很快建立起来,有专人管理,三天一开箱,负责整理材料的人自然是胡维庸的爪牙,向箱里投‘举罪’信的人自然是胡维庸安排的人。第一次开箱,刘伯温的材料就不少,胡维庸连夜整理好材料,第二天就去见皇上。</p>

皇上正在御书批阅奏章,胡维庸走进来,见皇上没有抬头,他怔了一下,停在原处,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得尴尬地站了一会,又悄悄地退出门外,轻轻地咳嗽一声,皇上仍没有抬头,他又咳一声,皇上仍旧没抬头,嘴上却说道:“胡爱卿,既然进来了又跑到门外去咳什么?”</p>

胡维庸这才满脸堆笑地走进来,谄笑着说:“微臣刚刚走进书房,见皇上正忙于处理国家大事,谁知我这贱喉咙里起了点痰,臣怕咳出来惊动皇上圣驾,所以我才到外面去咳嗽。皇上真是英明神武,连头也没抬,就知道微臣进了书房。”</p>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英明神武,这只是皇上玩了一个小花招,他怕在他埋头写字时,门外来人行刺他,他就在右手边的书案上放了一个特制的铜锡合金笔筒,笔筒成圆柱形,外表光亮如镜,凡是从从门外进来的人,人影早被缩小,映在笔筒上,皇上不必抬头,只需略一斜眼,看一下笔筒,就知来人是谁,如果来人对皇上不利,就可早作防范,这一招可以提高皇上的神秘感和先觉性。皇上见胡维庸这么说,就搁下手中的笔问道:“胡爱卿,你来见朕有什么事吗?”</p>

胡维庸点头哈腰地说:“皇上,自从‘举罪箱’建立起来后,百官纷纷检举违法乱纪的事,微臣已整理出来,准备报皇上御览。”</p>

皇上问道:“嗬,这是谁的材料?这么多?”</p>

“原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刘伯温的材料。”胡维庸说道。</p>

“你呈上来朕先看一下,看大家揭发的东西有没有分量。”皇上说道。</p>

皇上接过厚厚一本材料,约有两百多页,罪状如下:一、八年前在鄱阳湖大战中花三百两黄金买佛郎机炮二十门,给朝廷造成巨大损失,战后,凌、魏二人要挟皇上,强占马鞍山铁矿和煤矿多年,直到现在,给大明造成巨大损失。二、在太湖大战前夕,花银数百万两,为一青楼女子赎身。三、苏小姐死后,他长时间霸占苏家巨额遗产多年,直到现在。四、擅自在浙闽交界的淡洋的地方,强行购买渔民晒盐田一千亩,使渔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五、长剘借病不来朝理事,担误了朝政。……</p>

皇上不看则已,一看很不高兴地骂道:“你这个丞相真是个草包,你搞刘伯温的材料把朕也装进去,那三百两黄金是朕送给他作聘礼用的,他不要,反过来他用这笔钱买了二十门佛郎机炮,两百支双筒猎枪两千多颗燃烧弹,一夜之间才打垮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才奠定了大明朝的千秋基业。如果没有他用三百两黄金买大炮,你今天哪能当丞相?马鞍山的煤铁二矿是朕封给凌、魏二人的,与刘伯温无关。关于杭州赎苏小姐的事是朕用的空头支票,事后收回销毁了的;他不来朝是朕同意了的。所以一、二、五条根本不成立,只有三四两条尚可,淡洋买地之事是真的吗?”</p>

“千真万确,臣敢用脑袋担保。”胡维庸赌咒发誓地说。</p>

“好,就把三、四条写成材料吧,明天早朝你在大殿上交给朕。去吧!”皇上挥一下手说道。</p>

“是。微臣告退。”胡维庸回答道。</p>

胡维庸走岀御书房,心里真是说不出地高兴。没想到今天这么顺利就把刘伯温掀下了御史中丞和太史令的宝座。曾几何时,一个大明军师,皇上的‘先生’、‘帝师’、‘大明第一谋士’、‘言必听、计必从’的智囊,今天也败在他胡维庸的手下,可敌百万雄兵的刘伯温,还敌不过他手上的几张纸。刘伯温的大限已到,他该寿终正寝,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他胡维庸终于遂了心愿,为他在仕途上清除了一块最大的绊脚石,为自己去了一个最大的心病。“真是天从我愿。”胡维庸边走边轻轻地说了一句。</p>

第二天早饭后,刘府管家刘丰进房来向刘伯温报吿:“老爷,圣旨到,请你接旨。”</p>

刘伯温正在房中看书,燕燕在旁边正在教小璀写字,忽闻圣旨到,刘伯温高兴地对燕燕说道:“好消息,我们可以回家了。你赶快岀去安排一下天使,说我卧病在床,正在起床穿衣,马上就岀来接旨。我要更衣,还要化一下妆。”</p> 燕燕岀外,赶快招呼天使柴公公,请他稍待。柴公公很客气地说:“夫人,皇上圣旨到,请先生出来接旨。”</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