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八出世2(2 / 2)

她又转身走到窗前,对房里织布机上一个年轻的媳妇说道:“阿秀,你现在不要织布了,赶快煮午饭吃,吃了午饭烧一锅开水,顺便把剪刀也煮一下。这生孩子的事,是女人的一个大关口,常言道‘人生人,吓死人’,你娘这一胎好像特别大,生起来肯定吃力。一会你娘肚子痛再叫我。”

说完,汪大嫂就走了。

朱世珍修好水桶,就挑着水桶向河边走去。河水中有一个三根木头搭了个三叉,一块两尺多宽的厚木板一头搭在三叉上,另一头搭在岸上,这是使挑水人能挑到河中水而搭的。

因为是刚修好的桶,木桶要在水中浸泡一会,使木板吸水泡胀,桶才可以使用。他就把桶浸泡在河水中,用手拉着桶索,坐在三叉木的一根木条上望着河水发呆。这就是池河,河的下游不远处有一座木桥,这座木桥还是朱世珍刚搬到村里那年修的,以前没有这座桥,村里人过河十分不便,要绕十多里的下游才能渡河,这年收成略好些,全村人一合计,就决定各家各户凑粮凑木头修桥,众人拾柴火焰高,桥很快就修到快架大樑了,可是问题来了,到处找也找不到又粗又长又硬的木头作大樑,没有大樑,修桥就成为泡影,修好的基墩和桥架只有报废,这可急坏了全村人。这天,有两位工匠来到朱世珍的窝棚前,见窝棚的木樑足有脚盆粗,三丈多长,两个工匠眼里放出光来,二人用尺一量,嘿,长短粗细正合适,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工匠大喜,忙对朱世珍说明来意,朱世珍听了,慷慨地说:“既是桥上要用,那就叫人抬去吧!修桥要紧。”

工匠仔细一看窝棚,不过是一根长木头,一端放在一人多高的石墩上,另一端放在地上。两边搭上人字木条,上面再盖上一层稻草,这窝棚既不能遮风,也不能避雨,棚里还住着一家八口人。工匠问道:“拆了大樑,你们一家住哪里呢?”朱世珍说道:“五里外有一座破庙,我们搬到那里去住。”旁边的汪大娘同情地说道:“我屋后有三间房,三年前主人一家病死,就无人敢去住,你们不忌讳就搬到那里去住吧!住多久都可以,我们好作伴。”

一个过路的和尚见了说道:“这位施主,倾其全家所有作好事,功德无量,将来子孙必定有后福。阿弥陀佛!…… ”

朱世珍想到这里,轻轻摇摇头,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哎,什么后福啊!我的孩子快出生了,连衣服都没有!…… ”

这时他看见河上游有个小红点向他飘来,开始他以为是一朵小红花,等飘到跟前变得越来越大,好像是件红绸衣,他忙用手中的扁担一勾,挑在扁担上一看,原来是一块有被面大小的红罗绸,他忙用手拧干水,拿在手中边作揖边说:“我的孩子正没有衣服穿,老天爷,菩萨老爷,谢谢你们帮助,让我捡到这么大一块红罗绸,我的孩子有衣服穿了,有衣服穿了!”

朱世珍高兴地挑了一担水回家,把水放在地上,然后把红罗绸晾在竹竿上,大声对房里喊道:“秀儿,你快来看!……”

秀儿是他的大儿媳,正在厨房做饭,听到她爹在喊叫她,忙跑出房一看,看见竹竿上的红罗绸,吃了一惊,问道:“爹,这是上好的红罗绸,是哪里来的?”

“我刚才到河里去挑水,在河里拣的,你看还是宽口面,足有三尺宽,七尺长,给孩子作胎衣、衣服都够了,你看好,别叫风刮跑了,一会干了就马上作胎衣和衣服,”朱世珍说完就把水挑到屋子里倒在水缸里,又继续去挑水。

现在孤庄村东的池河边上,有个叫‘红罗港’的地方,至今犹存。

下午,未时左右,朱世珍一家人可忙开了,朱大娘躺在床上两头大汗,大声地呻吟。床前有汪大嫂和阿秀两人忙碌着,朱世珍在屋外不安地走来走去,过了一会屋里传来一声声婴儿的洪亮的啼哭声,朱世珍才松了一口气。

又过了一会,汪大嫂才满头大汗地走出屋子,对朱世珍说道:“朱大哥,恭喜你,你又得了个小儿子。”

“谢谢你,汪大嫂,把你受累了。”朱世珍感激地说。

“客气什么,我们是邻居。‘远亲不如近邻嘛’,有事相互帮帮忙是应该的。”汪大嫂边揩手边说。

阿秀从屋里出来惊奇地说:“爹,幺弟有十斤重,整整十斤。”

朱世珍和汪大嫂都惊奇起来,汪大嫂说道:“好,好,十大全,十全十美。我这一辈子还第一次见到十斤重的孩子。你这个当爹的就给你的幺儿取个名字吧!”

“哎,”朱世珍叹了口气道:“我们庄户人家随便取个什么名都可以,还是按排行来叫吧!他排行第八,今天是九月十八,就叫他重八好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