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劝降徐荣,王瑾出手!(2 / 2)

王瑾看曹操都大出血的要送出西凉降兵了,也就知道这是曹操的底线了,他也就对刘备说道,“刘大哥,我看不如听孟德兄的,暂且留在宜阳,如果事不可为,我们再走也不迟。”

曹操听了王瑾的话,就连忙说道,“是啊,如果那董卓打回来了,实在抵抗不过的话,诸位只管撤走,想那董卓也不敢追太远。”

刘备还在沉默的思索,不知道是不是真该留在这里作为董卓的靶子?

而王瑾看刘备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很郑重的看向曹操说道,“孟德兄,如果想让我们听你的安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孟德兄还需要帮我们一个忙。”

曹操看王瑾说的这么严肃,不知道王瑾打的什么主意,就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什么事?贤弟请直说。”

王瑾却看向北方,很郑重的说道,“要想保证宜阳的安全,就不能承受两边的敌人,所以,新安的函谷关就必须控制在联军手里,还请孟德兄协助我们拿下新安。”

曹操听了王瑾的这个建议,其实他也是很心动的,如果能够把函谷关和宜阳同时控制在手里,袁绍没有理由不继续西进。

只是函谷关虽然没有潼关险峻,却不是那么好攻破的,他就担忧的说道,“贤弟,不是为兄不愿意,实在是函谷关易守难攻,我们人手不足,恐怕很难攻破呀!”

王瑾听到曹操这话,也就笑着说道,“如果有一个人帮忙,函谷关定然不是问题。”

曹操看了一圈众人,也没想到是谁,也就干脆的问道,“谁?”

就连刘备的目光也看了过来,他其实也很想留下来,毕竟,他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地方可以屯兵。

王瑾看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然后才很淡定的说道,“徐荣!”

曹操听到这个名字,也就恍惚大悟的说道,“确实如此,只是那徐荣不太好劝降呀,咱们回益阳的路上,已经劝过好几次了,可惜一直没什么用处。”

王瑾当时因为人太多,没有使用遣将让华雄献身,但现在在城里,想找一个私密的地方还是很容易的。

于是,他也就很自信的说道,“我可以再试试!实在不行,再做打算也可以。”

曹孟德点点头,然后看向刘备问道,“玄德兄,不知你意下如何?”

刘备当然知道如果劝降徐荣的话,他和王瑾麾下的西凉军也就稳定住了,等他们拿下函谷关,再招一些青壮,即使守着洛阳应该也不是问题。

于是,他也就当机立断的说道,“贤弟如果真能劝降徐荣,备愿受孟德兄驱使。”

三人商量过后,刘备和曹操都回到了自己的军中,王瑾却和张飞去了宜阳县衙大牢。

徐荣这会儿神情有些颓废,安安静静的坐在牢房枯草里,有种想要等死的感觉。

就在这个时候牢门打开了,先前抓着自己的那个黑脸大汉,陪着一个少年走了进来。

那黑脸大汉进来之后,瓮声瓮气的说道,“贤弟,你自己进去吧,我在门口给你守着,如果那鸟人不投降,回头我把他撕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