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拉投资386(1 / 2)

洛南对电影制作的认知比较粗浅,都是明面上的那一套。</p>

当电影备案通过后,制片方就能拿着备案去拉投资,大致与独立公司做上市期望差不多,ppt一开口若悬河,融资上下限全挂在一张嘴上。</p>

制片方一般会在确认导演和编剧的基本阵容后,找上投资方,说我们这电影是哪位名导操刀,是曾经写出某项爆火作品的编剧老师执笔。</p>

然后递上一张暂时拟定的演员阵容,豪情万丈挥斥方遒地说,咱这电影请的全是大牌明星,什么周小发啊,梁大伟啊,乘龙啊,娄德华啊,统统不在话下。</p>

说得天花乱坠,说得投资方们慷慨解囊。</p>

当然具体演员请的是谁,视情况再定。</p>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融到不少钱了,顺顺利利地进入到前期筹备阶段。</p>

“咱们拉到投资再多,出品方依然是定不下来啊。”洛南无可奈何地说。</p>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p>

出品方注重的电影商业价值,一旦他们认定电影的内容无法获得高回报,就有权力干涉电影港制作,让影片朝多多挣钱的方向靠拢。</p>

毕竟给钱的是大爷。</p>

平常我们总是看到不是爱情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非要塞点情情爱爱的环节进去,往往是出品方给出的「金玉良言」。</p>

他们真心认为,有了爱情戏,剧情更加精彩,票房和收视率自然就上去了。</p>

编剧和导演?</p>

就是给他们干活的打工仔,有个屁的创作自由!</p>

而洛南的目标是,恋世工作室作为制片方,同样也要拿到主出品方的头衔,才能保证电影原汁原味地生产到位。</p>

“不用担心,我们可以走联合出品的路子。”黎雪想出了另外的方法。</p>

“联合出品?”</p>

“一部电影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出品方,它们是由主出品方和联合出品方组成。”</p>

“多数情况下,主出品方拥有主要话语权,可以决定制作内容与方向,同时也是出资最多的公司或个人。”</p>

洛南半只胳膊架在沙发上,敲起一条腿,换了个舒服的姿势。</p>

“可是我记得,联合出品方出资较少,占总成本的5%-10%。”</p>

“是的,但他们一般只负责投钱,不干预创作,这一点和投资方非常接近,都是爽快给钱,麻利收钱。”</p>

洛南点点头,他在钦州电影学院进修过,也知道联合出品方与投资方的些许不同。</p>

比如某些联合出品方分文没出,仅仅是提供了拍摄场地、拍摄资源,哪怕单纯是导演的幕后致谢,都能混个联合出品的名号。</p>

总而言之,黎雪的盘算是既要、又要、还要。</p>

既要把创作主导权握在手里,又要用最少的钱套到最多的投资,还要最大化获取有益资源。</p>

一通盘算下来,她挑出了最适宜的冤大头,啊不是,合作方。</p>

横店。</p>

横店不仅是一个影视基地,其背后还有一家同名的影视公司,负责影片的发行和商务投资。</p>

找横店做联合出品方,拿到人家的钱不说,还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横店的场景和道具,简直是一举两得。</p>

“我去跟横店那边联系,说服他们做电影的联合出品方,你去粤海市附近转转,找几家靠谱的投资公司。”</p>

黎雪一拍板,两个人都有了明确的分工。</p>

说来也巧,这几天洛南在外面拉投资时,又遇上了一位老熟人。</p> 当他站在公司门前,抬头又看了一眼公司名称,才确定那股怪异的熟悉感是空穴来风。</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