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334节(2 / 2)

  “哦?为什么?”

  李晟胸有成竹地道:“若陛下杀了我,就无法对越王崔耕交代啊。”

  “什么意思?”李隆基面色微沉,道:“难道你李晟和越王崔耕有所勾结不成?”

  李晟道:“那当然不是。好叫陛下得知,末将身上背着人命案子,非止阎麟之这么一桩哩……”

  然后他将自已如何误杀崔初九的事,简要地介绍了一遍。

  最后李晟道:“想必越王崔耕问责末将的公文,不日就将抵达朝廷。若陛下提前将末将斩了的话,又如何对越王交代呢?”

  “这……”

  李隆基当然明白李晟言中的未尽之意。

  崔初九是崔耕的心腹,李晟杀了崔初九,崔耕定然想要李晟的命。但是,朝廷和岭南道的关系微妙,若朝廷提前斩了李晟,崔耕又怎么肯相信那死者就是李晟本人呢?

  就算把李晟的脑袋用石灰腌了,送给崔耕,也不保险啊。经过石灰的腌制,那脑袋的样子肯定有很大的变化。

  若崔耕不肯相信此人就是李晟,那不就麻烦了吗?

  所以现在朝廷最好的法子,是等崔耕的公文到了之后,直接把李晟本人交给崔耕。

  这样一来,当然也就没法现在把李晟怎么样了。

  李隆基想了一下,寒声道:“所以,你是以越王来压朕,让朕现在不敢把你怎么样么?嘿嘿,李晟,你果真是一个忠臣孝子啊!刚才朕真是看错了你!”

  这话当然是反话,说明李隆基对李晟由爱至恨,已经反感到了极点!

第1797章 时来运速转

  李晟连连摇头,道:“不,不,不,陛下误会了。末将之所以说这事儿,一个是话说到这儿了,不得不提。另外一个是,为了避免因为了末将的区区性命,朝廷和岭南道大起纷争,不敢不提。还有一点,就是……”

  “什么?”

  “陛下请想,末将误杀崔初九在前,打死阎麟之在后。如果我有意苟全性命的话。那岂不该误杀崔初九之后,就浪迹天涯了么?又何必来长安自投罗网呢?”

  “有道理啊!”李隆基闻听此言,心头大震,长身而起,叹道:“李爱卿真忠臣也,朕之前真是误会你了!”

  不怪李隆基如此激动,关键是种种阴差阳错之下,貌似李晟受了太大的委屈。

  当初,李晟误杀崔初九的事儿,他之前没跟王晙提。李晟的打算是,自已把回纥阴谋的事儿,向朝廷讲明之后,就回岭南道领罪。

  王晙自然不知道此事,在甘露殿内,被裴光庭和李林甫等人怼了个晕头转向,甚至被迫放弃了明面上对李晟的支持。就是李隆基都觉得,此事是王晙和李晟理亏。

  然而,李林甫、裴光庭等人立论的前提,就是李晟、王晙能从说谎中得到好处。

  现在看来,李晟难免一死,根本就得不到任何好处,他们的指责自然不攻自破。

  李隆基心中暗想,若李晟不想死,他跟本就应该不回长安,直接在民间隐姓埋名,了此余生。然而,人家为了告知朝廷回纥人的阴谋,义无反顾地回来了!这种情况下怀疑人家说谎,还有良心吗?

  刚才朕还怀疑,人家是为了多活几天,故意拿越王来压朕,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一时间,感动、愧疚、喜欢的心情,同时涌上了李隆基的心头。

  感动,是李晟对朝廷如此之忠诚。

  愧疚,是因为李隆基误会了李晟!

  至于喜欢,是因为李晟不仅仅如此符合李隆基的审美观,还如此给他面子,如此和他志趣相投,如此忠心!

  这样好的臣子,上哪找去啊?

  他往四下里看了一圈儿,沉声道:“诸位爱卿,现在谁还以为,李晟是为了免死,才谎称了回纥人的阴谋,甚至于穿了今天这身衣服的?”

  李林甫赶紧拽了下裴光庭,跪倒在地道:“微臣不敢!如今看来,李将军忠义无双,实在是我大唐臣子的楷模。”

  反正李晟必死无疑,裴光庭也不愿意和李隆基死磕,跪倒在地,道:“微臣不敢!”

  源乾曜和李希烈自然也没啥意见,齐声道:“李将军真忠臣也,往昔所言,定当句句属实。”

  王晙趁机叹了口气,道:“李将军如此忠臣,过几日却要魂归天外,实在是可怜、可叹啊!”

  李隆基也不想失去李晟,但话说回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李晟也其实没有什么无可赦之道。

  他看向李晟道:“李爱卿,你误杀了崔初九,即便朕愿意为你求情,恐怕越王那边也难以通融。呃……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心愿未了,朕一定尽力为你办到。”

  李晟微微摇头,道:“只要陛下信任微臣拼死带回来的情报,微臣就心满意足了。不过么……若陛下答应微臣一件事,微臣会更加高兴。”

  李隆基颇感兴趣的道:“什么事?”

  李晟和王晙对视了一眼,道:“微臣一直仰慕陛下的才情,可惜官微职浅,一直未能目睹天颜。如今我请为陛下的千牛备身,保护陛下。若过几日越王的公文到了,您再把我交给越王不迟。”

  所谓千牛备身,换成通俗一点的词儿,就是“高级御前带刀护卫”。按朝廷制度,总共有十二名千牛备身,轮班保护皇帝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李隆基身边是有四到六名千牛备身,秩六品。

  别看千牛备身品级不高,但整天在皇帝面前晃悠,真是想不发达都难。

  但要想成为千牛备身,就很不容易了。

  首先,该人的父兄得是朝廷三品以上的高~官。

  其次,该人的年纪在十一到十四岁之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