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281节(1 / 2)

  崔耕道:“原来刚才是您出言示警,但不知您贵姓高名呢?”

  “不敢言贵,在下吉备真备。”

  “吉备真备?”崔耕心中一动,面色微变,道:“阁下可是备中国下道郡也多乡人?”

  “您怎么知道的?”吉备真备闻听此言,再难维持之前的云淡风轻之色。

  要知道,他只是一个扶桑小贵族的儿子,在扶桑毫无名声。随鉴真渡海而来的一个海盗头子,怎么可能如此清楚他的来历?

  崔耕之所以知道他的来历,当然是根据后世历史的记载。

  在历史上,吉备真备可是扶桑说得着的传奇人物之一。

  他与阿倍仲麻吕、玄昉和尚等人,参加了扶桑的第九次遣唐使团。到达长安后,吉备真备得大唐朝廷准许,在长安鸿胪寺就学于四门助教赵玄默门下。

  在大唐求学十九载后,吉备真备对于天文、历法、音乐、法律、兵法、建筑等学问,均有了较深造诣。

  回国之后,吉备真备因为自身的才学,非常受天皇的重视,步步高升。

  二十年后,吉备真备的官阶升为从二位,转任右大臣,中卫大将,与左大臣藤原永手一起执掌朝政。

  地方豪族出身而被破格提拔,出人头地,以学者的身份位至大臣的,在日本近代以前,只有吉备真备和菅原道真两人而已。

  如此成就,足够算得上扶桑数得着的英杰人物了。

  然而,吉备真备的成就不止于此。

  他在扶桑称德天皇去世前后,通过妹妹吉备由利,得到了独自出入称德天皇寝宫,向群臣传达称德天皇的旨意的权力。此间,他与藤原永手联手,成功扳倒了法王道镜。

  如果要以之类比的话,吉备真备恐怕可以比拟中国的周勃、伊尹以及张柬之了。

  如此人物,崔耕怎能不动心?

  当然了,现在吉备真备问起,崔耕总不能实话实说。他眼珠一转,道:“这当然是鉴真大师告诉本护法的。他说最近几日,自已将有一劫。能助他破解此劫的之人,是生于备中国下道郡也多乡人的一位贵人。如今看来,此人正是应在了吉备真备你的身上。”

  “啊?”

  历史上的吉备真备,曾经入大唐求学十九年,当然不会被崔耕三言两语轻易忽悠。

  但受崔耕蝴蝶翅膀的影响,吉备真备并未去大唐求学,就窝在扶桑这小地方,经历不多见识不广,闻听此言还真信了。

  他兴奋地满脸通红,道:“不敢!不敢啊!吉备真备不过是一乡野村夫,如何敢当“贵人”二字?恐怕……恐怕……那位贵人另有其人吧?”

  “那可未必。”崔耕微微一笑,道:“你看的是现在,而鉴真大师看的却是现在、过去和未来。吉备真备你现在不过是一个去平城京赶考的土子,但未来……说不定会成为扶桑仅次于天皇的大人物哩。”

  “我……这……我……”

  若是在别的时候,说不定吉备真备会谦虚几句。但是现在,正是扶桑科举之前,名声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

  得鉴真如此一褒,吉备真备榜上金榜题名的事儿,就十拿九稳了,他又如何舍得推脱?

  吉备真备嗫喏了半天,最终微微抱拳,道:“那……那就借崔护法吉言了!”

  “哈哈,吉备兄里面请。”崔耕右手一展,道:“鉴真大师还想和你这扶桑未来的大人物,好好唠唠哩。”

  吉备真备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哎呀,说起来,我最近的运气真是好哩。先有幸见上大唐越王崔耕之女崔芬,后又有幸与鉴真大师畅谈,真是幸何如之啊!”

  “嗯?”

  崔耕闻听此言心中一紧。

  现在轮到他,再也淡定不能了。

第1713章 崔芬有消息

  再不淡定,也得保持镇定。若做不到这一点,崔耕几十年的宦海沉浮,那真是活到狗身上了。

  崔耕面色如常,将吉备真备引进了馆驿。先由鉴真亲口勉励了吉备真准备几句,然后再由自已招待。

  双方扯了几句闲篇儿,崔耕意外得到了一个消息——这次扶桑的科举,与以往大不相同。

  以往的扶桑科举,是在每年的十月、十一月间进行。考试的学生分为贡人和举人两种,由地方诸国贡送来参加科考的学生称为贡人,依据天皇临时制举或由大学寮经过寮试而来参加科考的学生称为举人。

  考试的内容大致同于唐朝科举,分为秀才、明经、进土、明法四科和医、针二科。

  考试合格才可叙位任官,其中以秀才科最高,明经科、进土科、明法科依次递减,医、针二科的地位最低。

  但这次的科举考试不同。

  大唐越王崔耕欲伐扶桑已经两年之久,厉兵秣马一日没有懈怠,战船都打造了上万艘。

  扶桑朝廷苦无退崔之计,决定开一场史无前例的科举。

  这次科举的规矩是:无须所在“国”推荐,任何人,只要自认为有办法令崔耕退兵,都可参加。

  考试的内容,也仅仅是一篇关于“退崔”的策论。如果这个策论能对朝廷有所助益的话,该人就会被承认通过了扶桑“秀才”科的考试。

  非但如此,还可立受从六品下以上的官阶。根据策论的可行性,这官阶上不封顶。

  要知道,即便是通过扶桑秀才科的考试,授予的官位也不过是正八品上,这次科举拿出来的赏赐不可谓不丰厚。与此同时,此次科举的门槛儿又是前所未有的低。

  所以,扶桑全国,不管是不是读书人,只要自认为自已不含糊并且有财力入京的百姓,都来参加此次科举。

  粗略估计,总人数甚至达到了万人以上!

返回